確实,这些数据准確无误,看来何裕柱对项目做了充分准备。“我们的设计目標是国外先进炉具,据现有资料,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初始炼化效率就达60%,某些高端工业应用甚至能达到65%,这代表了当今全球最强的工业水平。”
何裕柱稍作停顿,接著说道:“我们要基於几家大钢厂的炉具,开发全新设备,我认为效率至少要提高到70%,这样才能让项目有意义。”
说完,他静静地看著团队成员,没有再说话。
黄宗兴带头,其他人听完这个目標后都愣住了。“什么?70%?”
“开玩笑呢吧?”
上一秒还在討论实际情况和数据,下一秒就提出效率提升到70%?
大家看向何裕柱的目光充满疑惑。
你若说他不了解工业,刚才那些专业分析令人信服;但若说他真懂,哪家懂工业的人会定下这么高的目標?
这种提升不是隨便说说就能做到的,国內炼化效率长期徘徊在40%左右,不是不想提高,而是起步晚,人才不足,实在没能力啊。
现在就算黄宗兴他们完成了这次的项目,心里预估最多也就50到55,连起步60的国外数据都不敢奢望。
毕竟国外有多年的先发优势,这种积累的底蕴不是短时间內能赶上的。
黄宗兴轻咳几声,脸上露出一丝尷尬。
从何裕柱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位年轻人確实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而且还是张兰教授推荐来的。
他的能力应该不虚,只是起点定得有点高,还是年轻人常见的毛病——眼高手低。
他主动开口想给何裕柱找台阶下:“何裕柱同志,你刚才的分析很有深度。
至於这次项目的具体目標,依我看,还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旁边,之前被黄宗兴叫住的小女孩李冬雨目光闪烁,不停地打量著何裕柱。
她今年22岁,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机械领域研究,虽然和清华大学相比还有差距,但目前她是准9级工程师。
作为黄宗兴的侄女,毕业后自然跟隨他来到研究院学习工作。
何裕柱听出了黄宗兴的暗示,但他笑著摇头说:“黄老哥,我们的项目目標就按我说的来。
研究方向我们可以慢慢摸索,逐步提升。”
他对自己的目標——炼化效率突破70%是有把握的。
他来自未来,眼界和经验都不同寻常。
在他所处的时代,对钢铁矿石这类基础工业原料的炼化已经接近百分百。
考虑到国內目前的工业基础,他才將目標设为70%,否则还能再提高10个百分点。
这一切並非源於何裕柱渴望立功,而是因为他深知未来几年社会的实际变化。
几年后,国家政策出台,全国將启动钢铁收集工作,进入大规模炼钢时代。
儘管初衷良好,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偏差,最终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毕竟,像锅碗瓢盆这样的东西,即便全部熔化,又能换来多少枪炮呢?要实现现代化,还需从夯实工业基础做起。
提高原材料的冶炼效率正是打基础的关键一步,目前70%的转化率並不算高。
这些情况自然不能直接告知黄宗兴等人,好在张兰教授將何裕柱定位为主要负责人,他的意见仍有分量。
黄宗兴听何裕柱说话时虽点头附和,內心却认为,一旦项目开始,何裕柱会隨著遇到的困难逐步调整。
时间悄然流逝,何裕柱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每日往返於家与研究院之间。
偶尔也会带上谢颖琪去看望父母及岳父谢学丰。
谢老爷子的药堂已被收归国营,操劳一生的老先生如今悠然自得。
尤其在孙女出嫁后,更早步入退休生活,閒暇时钓鱼娱乐,还常与街坊邻居閒聊,把玩旧物。
得知谢老爷子喜欢玩老物件后,何裕柱並未过多干涉,只叮嘱他不要张扬。
如今尚能低调进行,但將来局势可能有变,故而当前並无大碍。
当然,研究院的钢铁炉具项目,何裕柱也在按部就班推进。
虽然名义上他是六级研究员,但凭藉系统赋予的机械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其实力相当於五级工程师水平。
在与黄宗兴等人共同开展项目研究时,何裕柱展现出的能力远超团队其他成员。
时间久了,黄宗兴也不得不承认,何裕柱扎实的机械理论基础使他完全胜任项目负责人的角色。
清晨,何裕柱来到实验室,此时只有少数人在场。
见到他,实验室的成员早已习以为常,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自从项目组成立以来,何裕柱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的人,这种敬业精神让大家都十分钦佩。
今天,何裕柱带来了几天来与团队討论出的图纸和数据,仔细检查后,立刻著手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开始对比分析。
八点半左右,黄宗兴带著侄女李冬雨到达。
虽然李冬雨比何裕柱年长几岁,但在项目组中她仅以学习为主,无法参与实际操作。
相比之下,她对这位比自己年轻却能带领团队工作的年轻人更是心生敬意。“黄老哥早。”
见到黄宗兴,何裕柱笑著递过一张图纸,“这是咱们最近设计的图纸,昨晚我又重新梳理了一遍,找到了一个新的思路。”
黄宗兴听后点头表示认可,他已注意到何裕柱工作时的专注態度,確实值得称讚。
当他接过图纸快速瀏览后,突然呆住了,沉默了几秒才將图纸平铺於桌上,再次认真研读。
越看图纸,黄宗兴的眼神越亮,激动得全身微微颤抖。
再次確认后,他猛然抬头:“柱子,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王工、刘工,召集大家来试试!“他甚至迫不及待地將实验室里的几位八级技工都叫了过来,显然急切地想验证图纸內容。
何裕柱对黄宗兴的反应早有预料,但他並不像对方那样兴奋。
实际上,从图纸完成那一刻起,他对结果已有把握。
在黄宗兴的安排下,八级技工们迅速投入工作。
304研究院物资充足,各类材料应有尽有。
与此同时,何裕柱也没有閒著,他跟著工人们一起动手,在关键环节还会指点八级技工。
这一幕让黄宗兴看呆了。
儘管工程师的战略价值高於技工,但这並不意味著工程师无所不能。
在这个领域,分工不同,一些工程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能不及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工,后者才是工程实施的核心力量。
然而,柱子在做什么?他不仅指导了一个工种,还涉及了钳工、锻工、焊工、电工四大工种。
更令人惊讶的是,八级技工们听后似乎获益匪浅。
这合理吗?
李东雨看到这一幕,目光闪烁。
她心想,大家都是普通人,即使何裕柱相貌英俊,也不至於样样精通吧?这不是成了全能了吗?
其实,何裕柱並非炫耀,而是因为图纸中的某些细节是他基於现代视角设计的,与当时工人的习惯有所不同。
因此,必须注重细节,否则会影响最终成果的质量。
忙碌中,何裕柱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继续对照图纸认真標记。
约两小时后,实验室里八级工们的操作终於告一段落。
成功了!当所有零件和电路都被焊接在一起,一台袖珍型试验炉具展现在眾人面前。
这显然是一个测试版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