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演变为饥荒吗?”奥布西迪恩的意识中泛起一丝涟漪。
信仰需要根基,生存则是最基础的根基。
饿著肚子的信徒,难以提供稳定纯粹的信仰之火。
像卡·伊格纳斯那样死后仍能发光发热的坚定者,终究只是少数。
神祇的伟力固然能轻易降下神跡,凭空创造食物。
若他愿意,甚至可以在每个村庄安置一口“赐福锅”,日夜流淌香浓的燉肉。
但这违背他的准则,更会令信徒滋生绝对依赖,扼杀其生存能力与创造力。
奥布西迪恩的思考更深一层。
他能洞察出这场粮食危机背后隱藏著一只幕后的推手,但那只是个跳樑小丑,並非他此刻关注的焦点。
诺森德狂野而残酷的环境,將达卡莱冰霜巨魔的文明塑造成原始且野蛮的形態——一个终日为生存搏杀、朝不保夕的渔猎社会。
对於神祇而言,这实际上並非利好之事。
道理很简单:当凡人的全部心智与精力都被最基础的生存需求所吞噬,为了一口食物就必须和猛兽、严寒甚至同类以命相搏时,狂热而持久的信仰自然难以诞生。
也许会有卡·伊格纳斯那样的个例,但总体的信仰质量与深度,必然受限。
因此,解决眼前的饥荒固然紧迫,但若能藉此契机,引导这些巨魔们从依赖运气的渔猎採集,转向更稳定、更有规划性的农耕文明……
这不仅能根除饥荒之患,更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信仰诞生的土壤,提升信仰的“產出效率”与“纯净度”。
那么如何在诺森德的冻土上,高效、可持续地解决粮食问题?
一个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祖达克冰原上,那些被达卡莱巨魔供奉的洛阿们。
祂们会用生命神力滋养一片土地,使得即使在严寒环境中,也能生长出独特的耐寒作物。
这正是生命原力的一种运用方式。
然而,这种方式过於繁琐,需每年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护。
以奥布的性格,他肯定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相较之下,东南方的灰熊丘陵似乎是更理想的选择。
此时的灰熊丘陵,与“游戏”中那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截然不同。
这片土地目前主要由灰濛濛的针叶林与寒冷的苔原覆盖。
那种充满生机的景象,只有在范达尔·鹿盔种下沃达希尔后,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想到这里,奥布巨大的龙爪缓缓自熔岩池中抬起,一枚散发著柔和翠绿色光芒、蕴含著浓郁生命气息的结晶体凭空出现在爪心。
这是生命缚誓者芙蕾雅赠予的礼物,內含泰坦造物级別的生命精华。
他早已用神力反覆涤盪,剔除了任何可能的“后门”或限制,將其彻底化为己有。
“如果种在祖达克,改造结果未知。但如果是灰熊丘陵,应该也不会比游戏里面差。”
奥布在心中想到,“这颗水晶加上一根诺达希尔的分枝就足够了。”
他要在灰熊丘陵种下一棵全新的世界树。
没有上古之神的低语,没有泰坦的后门,独属於他的世界之树。
进而將灰熊丘陵化作沃土,成为达卡莱巨魔们未来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