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银坑洞,乃孟获老巢,洞外有三江防护,乃是瀘水、甘南水和西城水,这三路水会合,故为三江。
其洞北近平坦三百余里,多產万物;洞西二百里,有盐井;西南二百里,直抵瀘、甘;正南三百里,乃是梁都洞,洞中有山,环抱其洞。
仰仗三江防护,以及地势富饶,使此地建有城筑,为南蛮之都。
梁都洞中有山,山上出银矿,故名为银坑山。
银坑山中置宫殿楼台,以为蛮王巢穴。
其中建一祖庙,名曰“家鬼”,四时杀牛宰马享祭,名曰“卜鬼”。
若人患病,不肯服药,只祷师巫,名为“药鬼“。
其处无刑法,但犯罪即斩。
年岁雨水均调,则种稻穀;倘若不熟,杀蛇为羹,煮象为饭。
每方隅之中,上户號曰“洞主“,次曰“酋长“。
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皆在三江城中买卖,转易货物。
其风俗如此。
自孟获带人真心投诚后,乌龙洞虽为朵思大王地盘,但不便招待,於是主动引南部大军至银坑洞中。
大军前行之时,鄂崇禹邀孟获同车,二人同列同行。
在入银坑洞中时,蛮人百姓所见就是蛮王和南侯的『平等』。
孟获投降后,自然是先把消息传到银坑洞中,让心腹手下做好准备。
加上先前大战之际,孟获和祝融夫人的嫡系部队都有承了南部之恩。
银坑洞统治方和百姓方皆不反感臣服於南部,这入银坑洞之事,自然是无比顺利。
鄂崇禹和孟获在银坑山宫殿中商谈多日,有关南蛮本部的地理资料,人口户籍,粮食收入等,皆被奉上。
大军一连在银坑洞驻扎了多日,等初步掌握这里情况,南蛮百姓也习惯了南部军队后,才分批撤离。
金旋韩玄这些小诸侯最先离去,本来就是打酱油的,走了也无妨。
刘表姚楚亮这些体量稍大一些的诸侯第二批撤走,有关行军损失,南部也皆给他们补上。
鄂崇禹在南部治理多年,对接管新一批势力,自然是有自家经验。
孟获依旧是蛮王,鄂崇禹还赠予了其大量金银財宝和粮草,让他的蛮王地位稳固。
有孟获打头,各洞主酋长聚集,一同向南部宣誓臣服。
再各有送珍珠金宝、丹漆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而表忠心。
如今的南蛮与原先差距不大,只是在原先蛮王的基础上,再多了一位南侯在更上面。
鄂崇禹採取的举动和诸葛亮平蛮后的举动基本一致,还是让蛮人来治理南蛮,南部占据名分上的统治。
至於如何將这份统治长久下去,就要看未来两方的相处了。
在南部入住银坑洞这段时间,鄂应自然是要在这里走一走。
就后世的眼光来看,在打通了南蛮后,多出来的可不止南蛮这块地,还有这地方的大量特產和资源。
南蛮这块地能养出近百万大军,还能养得起一堆特种兵,属於贫苦中又富得流油。
鄂应自然是要细细考察一下,看看南蛮人的日常生活情况,有何等的生活需求。
针对这一点,把南蛮这块地,彻底绑上南部的战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