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昭帝刚刚登基时靖朝物价,一两银子能换得八十斤精粮,三十斤猪肉,两百斤粗粮,亦或是十余匹布。】
【儘管对比其他朝代,一两银子能兑换的米麵粮油日用品並没有非常夸张。】
【相比於唐朝闹钱荒时,一两白银能换千斤粮食,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但这是基於顺天圣皇帝时期,朝堂派遣去七大洲的船队拉回来整船整船的金银,靖朝尤其顺天帝继位后的两百年里,根本就没缺过金银铜铁,所以金银的购买力也逐步降低,但还是作为最具流通性的货幣。】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羊绒是白得来的!】
【朝廷让他们负责饲养牛羊马匹,只会要求每年至少要饲养满多少匹,並没有下硬性指標。同时只需要年末將饲养长大的牛羊马匹,活著交付给前来验收的官员即可。】
【羊被剃得光禿禿,马的鬃毛被薅走些许做毛笔刷子,只要不给这群牲口带来实质性伤害,就没人会管。】
【所以这羊绒换来的银钱,就是他们的外快!】
【这对如今吃住都不需要掏自己兜里银钱,每日只需要工作五个时辰的北疆奴隶们来说,简直拥有致命的吸引力!】
【不就是多力气多费时间吗?!他们不需要上工时,必须回到边城內接受监管,不能无忧无虑地骑著马在草原里自由奔跑,所以最不缺的就是这玩意儿!】
【甚至不同部族的人,为了多分点山羊筛能换银钱的羊绒,打起来了!】
【负责维持城內秩序的兵卒忙活了好一阵子,这头的躁动压下去了,那头又开始撕打起来了。】
【好在这群经过多年中原文化洗礼的蛮夷,也知道需要遵循靖朝律法,如果弄出人命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以某位部族前首领的侄子出面调停,眾人才勉强答应將这三千多头羊按人头平均分配。】
【正好这个羊绒制蛮的剧情up主前段时间刷到过,乾脆就给观眾朋友看段视频吧!】
说著,天幕画面一闪。
原本有著儒雅隨和青年臣子的画面,转瞬间变成了间绚丽宽敞的蒙古包。
嘈杂喧闹间,一个粗獷沙哑的声音也隨之传来。
【“好了,都不要吵了!”
开口的那位正是站在最前头面容黝黑粗糙的汉子,他脖颈处围著凝结成块的浅褐色皮毛,身上衣服也磨损有些严重,但比起其他人穿的衣裳还算暖和。
此刻正绷著右颊有浅浅伤痕的脸沉声道,“我也晓得在场並非都是咱们北匈奴的人,还有南匈奴,羌人,柔然,东胡等等,诸位也未必愿意听我的。”
“但就算咱们祖上確有恩怨,但现在都年岁都大了,又生活在靖朝里头几十年了。现在大家帮著朝堂养牛羊马匹,有吃有喝,但確实没有余钱能用,过冬的衣褥也该换新的了!”
“所以,咱们应该合伙將这钱赚了,而不是连铜板都没捞著就先打起来!”
“至於这三千多头羊咋分,我也就直说了!”
这约莫有近六十岁的匈奴汉子,抬起手指虚点著人数,最后拍板。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就按照人头来分!男人分七头,女人分五头,应当差不多!”
下头立刻冒出不满意的人,“你们北匈奴只是这批人恰巧多些罢了,三个月后,保不齐是我们鲜卑人多呢!这不公平!”
这矮墩墩的壮汉沉下脸道,“我们北匈奴给羊剪毛筛绒的人多,理应占大头!”
生怕利益受损的其他北匈奴人纷纷站起身,力挺对方所说的话。
那鲜卑人瘪瘪嘴,扫视周遭没吭声的其他部族,暗恨匈奴人蛮横,其他族软弱。
但想想此处鲜卑拢共就二十多號人在此地,也不敢继续反驳了。
凡事牵扯到银钱,总会有不满意的人。
这同样也在吴佐的算计之內,他还將明年初秋仍然会来收羊绒的事儿,让小廝透露给前来打探消息的各部族奴隶。
毕竟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这是长期买卖,而且能攥取的利益不小。
才能从內部挖掘蛮夷们的团结。
並且使他们减少牛马这两种牲畜的养殖,將更多的精力投在养羊剪绒上。
待这群人带著鼓鼓囊囊的灰褐色羊毛回县里的时候,其余没分配到这批前往草原放牧的人惊呆了,这咋还带扎人刺挠的羊毛回来呢?
又有啥用啊!
待他们得知居然有商贾在高价收购羊绒后,一个个捶胸顿足懊悔没能参与此次放牧,决定明年得跟管理的官员提建议,多饲养些山羊。
他们可是听见南匈奴的人说了,分到他们手里的羊好些不產羊绒,最后堪堪凑出了两袋,勉强换到了三两银子。
而北匈奴的那群人专挑毛蜷曲蓬鬆的山羊,赚到了二十多两银子!
这可是足足二十多两啊!
就算分到每个人手里,也能有半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