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月6日清晨,腊月二十三,京城飘著细碎的雪。方青云站在家门口,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一片薄雾。他紧了紧大衣的领口,抬头望了眼灰濛濛的天空,这是回国后的第二天。
“青云,这么早就出门啊?“
方青云回头,看见三大爷阎埠贵正拿著扫帚清扫院里的积雪。
“阎老师早,“方青云笑著打招呼,“今天要去部里述职。“
阎埠贵停下扫帚,上下打量著他:“嘖嘖,这身中山装精神!领口还別著国徽呢,跟报纸上那些外事干部一个样!“
方青云低头看了看胸前鋥亮的国徽胸针,这是外交部统一配发的。他伸手帮阎埠贵拂去肩头的雪:“您扫雪小心些,地上滑。“
“没事没事,“阎埠贵摆摆手,突然压低声音,“之前你寄信回来的时候,院里可热闹了,大伙儿都传你看过f国总统,还跟什么大画家照过相......“
方青云正要解释,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方铁推著那辆老永久自行车走出来:“车给你擦好了,链条也上了油。“
“爸,您怎么......“方青云接过自行车,发现车把手上还缠著新布,握上去一点也不冰手。
“快去吧,別让领导等。“方铁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又帮他正了正衣领。
骑上车,方青云回头看了眼站在院门口的父亲。老人瘦削的身影在雪中显得格外单薄,却依然挺直著腰板目送他离开。
清晨的长安街车辆稀少。方青云蹬著自行车,感受著寒风颳过脸颊的刺痛。两年没回来,京城的变化不大,却又处处透著新鲜——街角的副食店扩建了,原来摆在外面的菜摊子现在搬进了瓦房;路口新竖了交通信號灯,红绿黄三色在雪幕中格外醒目。
转过东单路口时,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从他身边驶过,溅起的雪水打湿了裤脚。方青云不由想起在巴黎时乘坐的雪铁龙ds,那流线型的车身......
“同志!注意看路!“
一声吆喝把他拉回现实。方青云连忙捏闸,差点撞上一个推著冰棍车的小贩。他歉意地笑笑,继续向前骑去。
外交部大楼出现在视野里时,方青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这座苏式建筑依然庄严肃穆,门口持枪站岗的卫兵纹丝不动,呼出的白气在刺刀上方凝成小朵云雾。
锁好自行车,方青云整了整衣领,向卫兵出示工作证。卫兵仔细核对后,突然立正敬礼:“方秘书好!“
这声称呼让方青云一怔。
“方青云同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办公厅的王主任快步走来,“来得正好,王副部长刚到办公室。“
王副部长的办公室在三楼东侧。方青云轻轻敲门,听到里面传来一声沉稳的“请进“。
“报告首长,方青云前来述职!“他立正,声音洪亮。
王副部长从文件堆里抬起头。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外交官鬢角已经白,但眼神依然锐利如鹰。他摘下老镜,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非洲的太阳够厉害啊,晒这么黑。“
方青云端正坐下,从公文包里取出厚厚一叠材料:“这是我在f国和非洲之行的详细报告,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