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周晓又向他介绍了其他几人,基本都是近两年刚分配到外交部和外贸部的年轻干部。方青云虽然不认识,但大家都很热情,气氛很快融洽起来。
又过了十来分钟,会议室里陆续又来了四五个人,读书会正式开始。
討论的主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李明作为主持人,先简单介绍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隨后大家轮流发言。有人从文学角度分析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有人討论书中反映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还有人结合当下的国际形势谈到了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方青云没有急著发言,而是认真听著每个人的观点,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下几句。周晓坐在他旁边,偶尔低声和他交流两句,她的见解很独到,方青云听得频频点头。
终於,轮到方青云发言。
他合上笔记本,环视眾人,缓缓开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如果仅仅把它当作一部革命小说来看,可能低估了它的价值。“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他。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奥斯特洛夫斯基写这本书时,正值sl工业化建设的高潮,整个国家都在经歷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而保尔所经歷的苦难、挣扎和最终的坚定,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的命运。“
他顿了顿,继续道:
“我们今天读这本书,不能只看到革命的热血,更要思考一个问题——在逆境中,人如何保持信念?保尔双目失明、身体残疾,但他依然坚持写作,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生命仍有价值。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明讚嘆道:“方青云同志的分析太精彩了!不愧是外交部的精英!“
周晓看向他的眼神里也带著欣赏,轻声说道:“你说得真好。“
方青云微微一笑:“只是个人拙见。“
读书会结束后,眾人三三两两地离开。
周晓收拾好自己的书本,对方青云说道:“你今天讲得真好,大家都被你折服了。“
方青云笑了笑:“过奖了,其实你的见解也很独到。“
两人並肩走出图书馆,冬日的阳光洒在雪地上,映出一片耀眼的白。
“接下来有什么安排?“方青云问道。
周晓想了想:“没什么事,准备回家看看书。“
方青云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道:“要不……一起去喝杯茶?附近有家老茶馆,茶点不错。“
周晓看了他一眼,唇角微微扬起:“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