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为期一周的访问已接近尾声。在华府的最后一天清晨,老政委起得比平日更早。他站在套房的窗前,凝望著渐渐甦醒的华府街景,神情中既有疲惫,更有著深深的思索。
“老政委,您昨晚休息得可好?“方青云轻声问道,將一杯刚沏好的龙井茶放在茶几上。
老政委转过身,接过茶杯,微微一笑:“想起今天就要和卡特做最后会谈,思绪万千啊。这一周来,我们看到、听到、学到了很多。“他抿了口茶,“小方,你觉得m国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方青云沉思片刻:“我认为是他们那种创新精神和务实態度。从企业到政府,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更高效。而且他们善於將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產力。“
老政委点点头,目光深远:“说得对。但我们也要记住,学习不是照搬。中国的路还是要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走。“
上午九时,车队再次驶入白宫。与首次会谈时的隆重仪式不同,这次安排更加务实。卡特直接在椭圆形办公室门口迎接,两人像老朋友一样握手寒暄。
“副总先生,这一周来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卡特真诚地说,“特別是您与普通m国民眾的互动,让很多m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了中国。“
老政委幽默地回答:“那是因为m国人民很热情,让我这个老头子也感觉年轻了不少。“
会谈在轻鬆的氛围中开始,但很快转入实质性议题。卡特首先发言:“这一周来,我们双方团队进行了多轮磋商。虽然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在很多领域我们都找到了合作的可能性。“
老政委表示赞同:“中国有句古话:'求同存异'。中m两国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但这不妨碍我们成为合作伙伴。特別是在经济领域,互补性很强。“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双方就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经济合作方面,m方表示愿意向中国出口一些先进的生產设备和技术,特別是在农业机械、化工和电子领域。作为交换,中方將扩大对m国农產品的进口。
当谈到可能的军事装备交流时,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卡特谨慎地表示:“在国防技术领域,我们需要考虑国会的態度和一些法律限制。但可以在民用航空、导航系统等领域开展合作。“
老政委从容回应:“我们理解m方的顾虑。事实上,中国最需要的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防建设是为了保卫和平,而不是为了威胁他人。“
会谈结束时,卡特说:“虽然我们没有签署厚厚的协议文件,但我认为这次会谈的成果远远超过一纸文书。我们建立了互信,这才是最重要的。“
老政委深有同感:“是啊,人与人之间要交心,国与国之间要互信。有了互信,具体合作就好办了。“
午餐后,老政委不顾连日劳累,坚持要召开代表团总结会。在国宾馆的会议室內,他听取每位成员的匯报和感受。
“大家都说说这一周的所见所闻所感,“老政委鼓励道,“不要光说好的,也要说不好的。我们要全面了解m国,既要学习他们的长处,也要注意避免他们的短处。“
各位成员踊跃发言。经济部门的同志谈到m国市场的活力,科技部门的同志感慨研发与產业的紧密结合,文化教育部门的同志则注意到美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老政委认真听取每个人的发言,不时插话询问细节。最后他总结道:“这一周,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m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教训。“
傍晚,m方出人意料地安排了一场小型欢送会。不少这一周来与老政委有过接触的m国政要、企业家和普通民眾都赶来送行。
那位在艺术中心被老政委亲吻的小男孩michael和他的父母也来了。小男孩手捧一束鲜,怯生生地走到老政委面前。
“thank you for coming to america,“小男孩用稚嫩的声音说,显然是事先练习过的。
老政委感动地接过鲜,再次拥抱了孩子。他对孩子的父母说:“谢谢你们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中m友谊的未来就在这些孩子们身上。“
欢送会结束后回到宾馆,老政委虽然疲惫,却坚持要口述这次访问的总结报告要点,由方青云记录。
“这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老政委缓缓说道,“我们要做好回国后的落实工作。学习m国不是目的,目的是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国家。“
夜深了,方青云还在整理行李和文件。
凌晨时分,方青云突然听到老政委套房里有动静。他急忙前去查看,发现老政委正在桌前写著什么。
“老政委,您该休息了,明天还要长途飞行。“
老政委抬起头,眼中闪著智慧的光芒:“想起一件事,得记下来。这次在m国看到他们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一个农民能种几百亩地。我们也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让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
方青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第二天清晨,代表团启程前往机场。与来时相比,送別仪式多了几分亲切和默契。
登机前,老政委对送行的万斯说:“请转告卡特,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朋友的深情厚谊。欢迎他有空来中国看看,看看真实的中国。“
银白色的专机滑过跑道,腾空而起。当飞机平稳飞行后,老政委终於放鬆下来,脸上露出疲惫但满足的神情。
飞机穿越云层,向著东方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