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也是政治象徵,新君通过主持遣奠,昭示继承正统。
而且,百官参与,强化对新君的效忠。
乾清宫,大行皇帝梓宫之前,三牲太牢设几筵,所谓三牲太牢,指的是牛、羊、猪各一,象徵天地人三才。
簋、簠、籩、豆等青铜礼器盛放五穀、酒醴;玉璧、金册象徵皇权传承,皆摆放其间。
朱由校服斩衰头戴素冠,率百官素服跪拜。
行初献、亚献、终献三礼,依次献酒。
这个时候,乾清宫外,啼哭声不断。
有人是演的,有人却是真的怀念朱常洛。
尤其是身上背著弹劾奏章的臣子,恨不得朱常洛当场从龙棺中跳出来。
学那堡宗,叫门將权力夺回去。
官员们涕泗横流,声嘶力竭。
这如丧考妣的模样,不是装的。
君不见周朝瑞等科臣,现在已经在詔狱吃著套餐了。
遣奠朱由校演练过,因此没有什么意外,三献礼成。
东阁大学士,兼领礼部尚书的韩爌,此时脸色阴沉,却也不得做主祭,此刻拿著告陵祭文,缓缓念道:
“维泰昌元年...”
多加了这个告陵仪式,是因为朱常洛骤然崩逝,山陵还没有选定,如今选景泰旧陵,稍微改造一番,便做庆陵之用。
告陵之后,朱由校在大行皇帝梓宫之前,诵读祭文。
祭文內容追述朱常洛短暂功绩,如罢矿税、起用中正之臣等,以正名分。
之后,焚烧纸钱、龙袍、车马等冥器,象徵供奉先帝,祭文副本焚化告天,正本存档太常寺,以示礼成。
如此,遣奠仪式终於结束。
翌日。
寅时三刻。
天尚未亮。
紫禁城乾清宫外,卤簿仪仗已经是准备好了:
龙旗12面、幡幢48对、金瓜斧鉞16对、象輅1乘。
负责抬运梓宫、仪仗器物及沿途铺设黄绸道路的轮班役夫1.6万人,已在紫禁城中候著。
还有锦衣卫3000人、京营7000人护卫灵驾、维持秩序、震慑沿途流民。
锦衣卫持绣春刀、弓弩,负责梓宫近卫。
京营甲士持长枪、火銃,列队於灵驾两侧。
要么说皇帝丧葬之事费多呢?
这些参礼者,按照规制,各有赏赐。
役夫:每人赏银1两、米3斗;
护军:加俸一月,赐酒肉;
官员:赐素帛10匹,羊1只。
大行皇帝丧葬之事精简之后,接近一半的费,都在这里了。
停灵乾清宫,每日的费数额也是巨大的,因缩减预算需要,这才著急发引,否则,礼部不至於让大行皇帝梓宫停灵时间这么短。
乾清宫大行皇帝梓宫面前,身著祭服的朱由校率宗室、百官行三跪九叩礼,焚香告天:
“皇考灵驾启行,伏祈神佑。”
之后,64名锦衣卫抬梓宫出乾清门,置於象輅之上,覆明黄缎罩。
咚咚咚~
午门鸣钟108响,京城九门擂鼓,百姓闭户肃立。
役夫推动著巨大的梓宫,灵驾巡城。
大行皇帝梓宫从乾清宫出发,一路过御道,出午门,过大明门、正阳门、德胜门,然后再至昌平庆陵。
內阁首辅、六部尚书前导,五品以上官员素服徒步隨行,五品以下於德胜门外跪送。
百官莫不慟哭,哭声淒凉,闻著流泪,见者伤心
朱由校在德胜门便停下脚步,並未隨行,而是在此处设祭坛,再行祭祀。
论到演技,朱由校丝毫不差,祭祀之时,大声嚎哭,昏厥数次,见祭者无不称讚新君是大孝子。
而大行皇帝梓宫出了德胜门之后,沿途都需要祭祀。
在清河、沙河、南口、居庸关、天寿山五处设祭坛,分別由內阁首辅方从哲、成国公朱纯臣、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孙如游、瑞王朱常浩、英国公张维贤主祭。
而德胜门祭祀完成之后,朱由校返京赴太庙焚香,诵读《祔庙祝文》:“皇考陟降,付託眇躬,敢不兢业。”
之后正式颁詔大赦,除十恶罪外皆赦免,减免全国赋税三成。
同时宣召,以明年元日改元天启。
如此,在紫禁城的发引仪式,方才完成。
宫人將乾清宫彻底收拾出来,朱由校也正式从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搬入皇帝居住的乾清宫。
然而,隨著大行皇帝丧葬事毕,一股风暴,已然在京城蓄起,已经是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