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皇明日报,墨阵燎原
大明如今的印刷业其实很发达,
泰昌元年北京民间书坊至少30家,南京更达百家以上。
至於为何如此,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成熟了,活字印刷术大肆普及,加上套色印刷出现。
当然,也和官方的態度有关,万历年间,官方对民间的印刷管理宽鬆,不搞清朝文字狱的那一套。
加上有印刷书本这方面的需求:
科举考试八股文选本(如《程墨文选》)畅销,北京书坊“日夜刊印,犹不能供”。
戏曲(《牡丹亭》)、小说(《西游记》)印刷量较嘉靖朝增长5倍。
佛教经卷(如《嘉兴藏》)、天主教书籍(利玛竇《交友论》)並行刊刻。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东西。
像是《金瓶梅》等禁书,精刻套色本(带图的),私下刊印,一本居然甚至能卖出十两之多。
不管什么时代,瑟瑟都是第一生產力。
京城印刷业发达,由於皇帝的需要,魏忠贤带著锦衣卫,第一时间便將京城中的这些印刷坊给徵用了。
譬如位於正阳门外西河沿的汪氏“书业堂”,便是徽商汪廷訥的產业,主要刊刻《牡丹亭》、
印製科举备考书《程墨文选》书籍销往全国。
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閔氏“聚奎楼”,是浙江湖州人閔齐级的產业,专门刊印小说,如《西厢记》插图本、《水滸传》简本等。
这些產能比较大的印刷坊,在这个要紧的时候,自然要为皇帝办事。
当然朱由校也不是白他们,还是有付钱的锦衣卫按照刊印的份数,给他们付一个比市场价低那么一点点的价格,让他们不至於无钱可赚。
而且.
徵用他们的时间不会太长。
朱由校已经命魏忠贤去物色印刷工匠,多打造印刷器具,甚至还让人改革印刷器具与印刷流程,儘可能的加快印刷的速度。
恐怕一两个月后,皇家印刷厂的印刷速度,便能够满足皇帝的需要了。
泰昌元年,十二月初七。
东暖阁。
皇帝御经之后,便召集三人前来问对。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討冯銓三人,皆是在朱由校登基之后,便早早前来投靠的。
因此受到朱由校的重用,给他们参与编撰《天鉴肃贪》的机会。
利益交换之下,他们也投桃报李,成为皇帝最坚定的支持者。
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
皇帝要干什么,他们便做什么,上什么奏疏,
如今皇明日报,自然也要用到他们。
这些人饱读诗书,笔力雄浑,刊印在『皇明日报”的文章,都是由他们这些人为『小编”撰写的。
“日报內容写得如何了?”朱由校见人来了之后,当即问道。
“陛下,皆在此处。”
顾秉谦当即上前,將他们写的文章拿了出来,递到魏朝手上。
魏朝接过小册之后,当即快步送至御前。
朱由校打开小册,定眼一看:这是一份简要的皇明日报排版报。
头版的內容,记录的是他的御笔圣训,警如第一版皇明日报上面写著:朕誓诛贪囊,以谢天下!
配图一颗炎日当空。
这很显然,是为了神化皇权。
次版的內容为雷霆锄奸,上面的內容,有整顿京营的原因、目的、以及事情概括。
日报选择几个典型,大书特书他们的罪过,之后笔锋一转,书道:皇帝知晓了这些人的罪过之后,痛心疾首,龙顏大怒,当今命令锦衣卫將其抓拿,或剥皮实草,或斩首示眾。
写得跟爽文似的。
第三版则是安民新政,警如国家有难,皇帝紧衣缩食,並派人去賑灾、官仓放粮,让京师的米价骤降..
总之,他做了什么好的事情,都要写出来,让天下人都清楚明白:
他这个皇帝有在干事,並且干的事情,都是为了大明的百姓。
让大明的百姓心中,逐渐升起一颗太阳。
让他们的心中,只有一颗太阳。
那便是大明帝国的主体,伟大的领袖皇帝陛下!
第四版上面则是书忠义楷模,为的便是引导时代的价值观。
譬如,之前朱由校为伍文定他们追諡,之后每日都可以介绍一人,大书他们的功劳,以及伟大的大明皇帝为何要给他们追諡。
除了忠义楷模之外,还留有部分內容,写孝子烈女的故事,引导舆论风气。
什么天下『大同”这种事情,在后世发生便也就罢了,敢在我大明朝这里面出现。
通通浸猪笼!
另外,这版的內容,还可以写写大明朝发生的祥瑞吉兆。
譬如麒麟现世、嘉禾双穗等吉兆,佐证圣君在位,天下太平。
这些事情虽然都是编撰而出的,但只要有人信就行。
总之,大明帝国的主体,伟大的领袖皇帝陛下在位,大明就像是秦始皇摸电线桿一一贏麻了。
每天都在贏贏贏!
最后的副刊,则是实用教化的內容。
譬如科普《大明律》,让百姓知法懂法,让百姓可以监督那些官员,若有犯法之处,即刻直达天听。
算是变相的削弱一部分官员的权力,让他们得到百姓的监督与监视。
又警如附上节气耕作表,表示朝廷重视农耕。
对於这些排版,朱由校大致上是满意的,
这个皇明日报,一经发出,恐怕会让那些文官目瞪口呆。
这是能震动天下的壮举。
不过,虽然朱由校对於皇明日报的排版满意,但是对於里面的內容,他却很不满意。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討冯銓三人见到皇帝眉头越皱越紧,
他们心中也越来越紧张,甚至连呼吸都儘量小声,以免触怒圣君。
难道.
陛下对他们编写的內容不满意?
三人心中志忑无比。
片刻之后,朱由校终於是开口说话了。
“你们这些排版,倒是按著朕的意思来了,然而这日报中的內容,还是过於晦涩难懂了。”
朱由校指著第二版雷霆锄奸的內容,说道:“日报便是要越多人看懂越好,长篇累牘,那些治学之人或许会看下去,或许会为你们的文才拍手称快,然而普通识字的百姓,里面很多生僻字都看不懂,加之密密麻麻的小字,他们岂有看下去的心思?”
报纸需要简洁易懂,需要能够传播出去,太过於晦涩,只是卖弄文才而已,对於传播皇明日报没有半点益处。
三人闻言,顿时明白皇帝的意思。
但他们脸上又稍有疑惑之色,问道:“那陛下,这日报的內容到底该如何修改呢?”
从何处下手,领导您得稍微提醒一下。
朱由校不厌其烦,当即说道:“譬如这一句。”
皇帝指著第二版的第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