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东东也笑着一阵摇头摆手:“你这张嘴啊,不去说相声简直可惜了。”
“先别说我呢,李玉刚老师人呢?!”陈远打断道。
“在路上了,一听是你写歌,又是和棒子国打擂台,老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董东东解释。
“那我先唱一遍,顺便把弦铺过一下。”陈远看了眼时间,说道。
“行。”
董东东点头,景恬双眼期许的看向陈远。
陈远要出新歌,还是要拿去堵棒子国嘴的新歌,他们可太期待了。
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陈远挥舞手掌找了找节奏。
然后开腔了。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
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
前四句一出来。
董东东跟景恬就完全呆住了。
瞪圆眼睛错愕的看向陈远。
这歌词儿。
这戏腔。
开头两句就极为优美。
“红日升在东方”起兴,通过描绘日月悠长、山河无恙的壮丽景象,展现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仿佛让他们看到了那景象一样。
哪怕不是专业歌手的陈远演唱,依然让他们感到头皮发麻。
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随着陈远的歌声奏响,汹涌的在他们体内血液流淌,而且越来越猛烈。
“难同当,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
吾国万疆,以仁爱,千年不灭的信仰!”
陈远也完全投入进去了。
拿捏着腔调往下唱着。
“写苍天只写一角,日与月悠长
画大地只画一隅,山与河无恙
观万古上下五千年,天地共仰
唯炎黄,心坦荡,一身到四方
”
直到“唯华夏,崭锋芒,道路在盛放”响起。
陈远收声。
现场的气氛才稍微有所缓解。
景恬跟董东东从震惊当中回神。
陈远笑着问:“怎么样?!”
两人还没回答呢,清脆的掌声和着激动的喊声率先响起:“好!太好了!这歌词太有力量了!”
三人一起侧头看去。
一身长袍,面如冠玉的李玉刚到了。
“老李!”
“李老师!”
三人喜上眉梢。
李玉刚笑着摇头摆手,迈步走到三人跟前,一脸谦虚道:“我不是什么老师,陈远老师才是真的老师。这首歌的词儿太好了,我觉得给我唱,真浪费了这首好歌。”
陈远姿态也放得很低:“李玉刚老师,这首歌的戏腔部分真只有您能驾驭住了。”
除了他之外,陈远真不知道谁还能唱。
李玉刚仍然很谦虚:“东国歌手人才济济,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已。”
“您要算小人物,那我们干脆连乐坛都进不去了。”景恬眨眨眼,笑着恭维。
董东东也知道这首歌非李玉刚莫属,于是从旁劝道:“老李咱也别浪费时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棒子在网上跳得很。
现在就需要你这个大家,用一首好歌去抽他们的脸呢。”
果然李玉刚一听到棒子,瞬间眼神坚毅起来。
“只要陈远老师不嫌弃我条件差,这首歌我就接下来!”
“您放心唱就是了,这首歌我就觉得您行。”陈远痛快道。
李玉刚再三谦虚,不过眼神却诚实的催促陈远快写歌词。
陈远笑笑。
写出歌词跟弦谱,交给董东东去按照歌词谱曲去了。
李玉刚一刻也没离开。
虚心的让陈远教他唱两遍歌词。
陈远答应,再给李玉刚唱起《万疆》。
按照词谱曲。
一句一句录制歌曲。
对准电脑修音。
十天时间里。
一首《万疆》竟活生生的被陈远他们给鼓捣出来。
这十天来,大家基本上就是连轴转,董东东累了就由其他人来修。
李玉刚本人在录制时,更是一直不停的调整状态,每一次开腔,都尽可能的唱到节拍。
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着——写一首振奋东国人的好歌!
“呼!总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呐。”董东东看着成品,形容枯槁的脸总算露出一丝笑容。
李玉刚长吁口气:“终于结束了。”
原本精神抖擞的五官,这会儿也难得的露出疲态。
陈远感激道:“感谢两位老师的支持,也感谢各位兄弟的配合!”
现场工作人员纷纷出声回应。
“都自己人,客气什么。”
“我也早就看那群棒子不顺眼了。”
“看这群棒子这次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们懂什么音乐啊,一个连主权都不完整的小岛国。”
陈远笑了。
是啊。
棒子懂什么叫做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呢?!
不过是大漂亮养的狗而已。
简单的收拾好声源。
陈远迫不及待的去找各大音乐平台负责人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