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诸公没怎么学算学吧?
工部尚书曾省吾,万历元年之时,他曾经率领官兵处置土司叛乱,也可以算得上是“莅事精勤,多有建白”。
然而,这些年曾省吾能够官至工部尚书,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得益于张居正的帮助。
起初徐学谟等人对于张居正的攻讦,他自然也是嗤之以鼻,甚至怒而撰写弹劾奏疏,力劝皇帝要严查徐学谟等人。
然而张居正重病,令曾省吾等人心中失去了底气。
再加上,张居正力推所谓“防治瘟疫方案”,明眼人都可看出,此乃那张允修的手笔,一介少年人参与朝堂大事,岂不是如同儿戏?
况且,自古以来治理瘟疫皆有个章程。
照着这个章程来,即便是死人,也能够说得过去。
从古至今皆是如此,百姓因瘟疫而死,不是因为朝堂不作为,而是因为天地不仁也。
可采用这“防治瘟疫方案”就完全不同了。
先不说张士元这个小子的“异想天开”有没有用,单单说强力推行这不被大多数朝臣认可的方案,就给了反对派可乘之机。
于朝堂政事上来说,乃是一步臭棋!
曾省吾与几名同样支持张居正的大臣,曾在其重病之时登门拜访过,可并没有得到元辅张居正的正面回应。
再到近来,京城之中瘟疫渐渐平息,可坊间百姓流言不止,各地士子生员怨声载道。
便连曾省吾等人,也在心里头犯嘀咕。
首辅张居正是否真的是老糊涂了,竟然会相信一个孩童的玩笑之举?
曾省吾心里头像是明镜一般,作为工部尚书,他乃是推行万历新政的核心人物之一,根本没有“倒戈”的可能性。
这些天来,他四处奔走,皆是为了能够重新聚集起“张党”的人心。
可失去了张居正这个核心领导,张居正一日没有传出痊愈的消息,朝堂上诸位大臣,一日便不会明确站队。
这便是朝堂诸公的为官之道。
今日廷议一开始,万历皇帝身上展现出非同一般的魄力,曾省吾还真以为希望要来了,可到了最后却还是如往日那般。
心境波动之下,曾省吾险些想要放弃,
正当他心灰意冷之时,申时行竟然抛出来这个东西。
京师防治瘟疫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折线趋势图?
这句话听起来十分绕口,然而朝堂上诸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想一想也能够大致明白其中意思。
与朝堂上诸公一般,曾省吾踮着脚,专心致志看向了这幅偌大的卷轴,从起初的有些迷惑,到最后觉得颇有意思。
上头所标注的“横轴”与“纵轴”,分别都有类目以及对应的文字。
在这巨大的卷轴之上,并非单单只有一张图,一排下来竟然有七八张图表,以分别来展示所谓“接诊人数统计”“重病率统计”等相关类目。
最为人所关注的,自然是“死亡率”那一栏的统计。
不少大臣生出了些好奇心,有一名大臣不免出声询问说道。
“申阁老此图表倒是令人感到新奇,依你之言这图表能够展现出瘟疫防治之成效?可否解释一二?”
朝堂诸公看了个大概,可具体细节还是得申时行来。
申时行咳嗽了一声,随即解释说道。
“此乃瘟疫防治统计报表,如诸公所见,上头以红点与折线相互标注,将京师内外之瘟疫情况,自瘟疫开启伊始,全部标注于其上!”
不知什么时候,申时行手里拿起一根长长的手杖,他一边在大殿内踱步,一边用手杖点着卷轴上的数据图案,为万历皇帝和群臣们一一讲解。
“陛下,诸公,这三月下旬乃是京师瘟疫爆发之时。”
他用手杖点了点卷轴图表上的一个日期,朝着竖轴的方向向上延伸。
“以仁民医馆的统计来看,京师内感染瘟疫者十之有六,而城外流民感染瘟疫者十之有九!”
凭借着申时行的讲解,朝堂内诸位大臣一时间,有些目瞪口呆。
这死亡数据以及瘟疫情况之纪数,竟然还可以这样表达?
你别说,看起来十分的生动形象,比起文字来要一目了然。
站在御台上的万历皇帝,眼见这卷轴上头的内容,一时间心跳竟然有些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