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东林结塾,淑世匡时
顾宪成与赵南星在户部任职。
可以说,整个京城里头,没有比户部更能感受到张允修所带来的变革了。
从国库的各项支出,再到京城百姓的生活变化。
清流士绅们可以凭借着空口白牙,说西山乃是草菅人命,压迫得京城百姓苦不堪言。
可户部的账目万万不会说谎。
赵南星再发出一声感慨说道:“往日里,即便是有推行新政收上来多余的赋税,可朝廷各项支出却还是捉襟见肘,处处想着精打细算。
近来有了西山,源源不断的各项收入,朝廷财政竟透出几分宽松气象。”
顾宪成微微颔首说道。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这些户部的主事官员,也不再像是往年一般焦头烂额,想着拆了东墙补西墙。”
听闻此言,那高攀龙性子较激进,毫不犹豫地拍桌子说道:“依我来看,这陛下就该是大力推行新政,而非是今日这般畏畏缩缩,若早日将西山模式推广全国,我大明何愁不兴?”
他痛心疾首的模样。
“往年多少百姓因灾荒流离失所,多少老幼妇孺饥寒交迫,若天下皆能像是西山一般,说不准天下大同指日可待!”
听完几个人的看法,王衡还是皱起了眉头,他对于顾宪成与赵南星二人的言论算是赞同,可却觉得高攀龙所言太过于偏颇。
故而还是提醒着说道:“愚弟倒是觉得,如今这般正好,古来推行政令皆是借势而为,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昔日隋炀帝开凿运河,乃是万世之基业,然而便是因为操之过急,最后逼得天下百姓揭竿而起。”
高攀龙则是瞪着眼睛说道:“隋炀帝压的乃是黎民百姓,可张先生压的乃是吸食天下百姓血肉的士绅商贾,这等人有何惧哉?”
王衡则是摇摇头说道:“这天下百姓虽多,可仍旧要靠着士人治理,若将士人赶尽杀绝,这天下必然大乱也!”
在王衡的立场看来,张允修的路线是对的,可若一味对士绅商贾喊打喊杀也并非是什么好事。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去西山的原因。
王衡生怕投入张允修门下,哪一天要为心中“抱负”,去对付自家父亲和族人,岂不是成了人伦惨剧。
王衡很期望能够说服对方:“以愚弟看来,这天下士人也非皆是穷凶极恶之辈,我等身居于此,能够读书识字,也都仰赖于家中照顾。
这天下士人也存有识之士,愿意以眼前之失,换天下之大治。
我等新学若能纠集天下一批有识之士,共襄盛举,定然能够成就一番佳话。”
“又是这中庸之道!”高攀龙则是不以为意,“治理天下又如何能够心慈手软?非要以雷霆之势,一扫六合!”
王衡却是连连摇头。“谬也,治大国如烹小鲜.”
一时间二人谁也不能说服谁。
看到两个年纪稍小的弟弟吵得不可开交,顾宪成面露微笑,打着圆场说道。
“二位且听我一言,这新政推行,不论是中庸之道,还是以雷霆之势,皆是有其道理。
吾师曾言,看待问题要具备辩证性,万万不可偏颇。”
他顿了顿。
“所谓‘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便是其中道理。
行事因势利导,该用中庸之时便用中庸,该施雷霆之时便施以雷霆。
二位觉得如何?”
一番话下来有理有据,对于“新学”之见解也更为深刻,王衡和高攀龙相互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出了惊讶之情,连忙拱手说道。
“谢兄长教诲。”
此番争论算是暂时平息。
然而,坐在一旁的赵南星却是自嘲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