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石菖蒲没错了!
其实,他当了一辈子医生,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石菖蒲。
可后世有许多人会把石菖蒲和水菖蒲弄混,甚至因此弄出医疗事故,他由此形成了惯性,无论什么药材,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手,才能开给病人。
更何况,这药材本来就是用来给小玉堂治病的,他不能不上心,也不能不用心。
石菖蒲是为数不多的开窍药,名气与麝香相当。
功效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神农本草经》中甚至说它“开心孔,补五臟,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列为上品。
正因为如此,王世钧才迫切的需要它。
王玉堂属於典型的“精神幼稚症”。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髓,脑为髓海;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肝为將军之官,主谋虑。小儿先天不足,一般都与心、肝、肾有关。
但王玉堂又没有“五软、五迟”中大多数症状,非但如此,他的体魄还十分强健。
由此可见,他的病症除了先天原因,可能还与后天有关。
比如:痰火上扰、痰浊阻滯、脑髓损伤……
依照他的思路,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石菖蒲便是治疗王玉堂的必须药品。
当然还有远志、茯苓、南星等。
说起来,它正是古方中记载的“聪明汤”,再稍作加减,便是有些玄奇的“应真丸”。
王世钧蹲在水中,顾不得早上溪水刺骨的冰寒,用锄头小心翼翼的把盘根错节的石菖蒲一颗颗挖下,涮洗之后,放进身后的背篓里。
石菖蒲又称水剑草,就跟大多数珍稀的药材一样,十分捡地方,就长在水石之间。
王世钧也是倒了霉了,鞋子都没顾上脱,就蹚在冰凉的溪水里,一颗颗寻找,冻得牙齿直嘚嘚,嘴唇都发青了……
一直到太阳自山巔升起,他才采了半背篓。
望著不远处深水区的一大片,他最终还是止住了脚步。
不是怕冷,主要是背不下了。
等下他还要挖草乌,也就是附子,不能贪得无厌。
反正这大山里药材多得是,附近村庄会採药材的人又不多,不会有人跟自己抢。
王世钧安慰著自己,从水里走出来,爬到一块青石上,拧了拧布鞋上的水,光著脚丫子,在阳光下哆嗦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今天的目標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
除了附子,就还有一味茯苓。
茯苓好说,那玩意儿虽然大,但不用往背篓里装,等下抱上一颗回去,就够小玉堂吃上好久了。
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让人舒坦得根本就不想动弹。
可王世钧也算是吃过两辈子苦的人了,意志力坚定,瞅了眼快升到中天的日头,硬是挣扎著爬起来,把湿漉漉的鞋子套上,提起锄头,就又往山林里走去。
不知道是不是过冬的野兽也被晒得活泛了,刚到中午,大山里似乎就热闹起来。
一道沉闷的怒吼从远处传来,惊起一大片飞鸟。连树上的松鼠都抱著坚果愣了愣,陡然反应过来,吱吱乱叫著钻回了树洞里。
王世钧脸色变了变,心说不至於的吧……
大王,俺可是好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