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析津府的特殊情况,想要办成这些事,也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耶律大石很清楚,现在只剩下一个析津府的政治中心,周边也只有燕云数州,最主要的是现在的辽国整个朝局机构,基本上只有一个声音。
所以任何国策的制定与颁布,都没有太大的阻力。
这也是实行战时军国同体的好处之一。
“不过为何要在这个外敌环伺的情况下,要费財物人力,修建水利、翻耕农田、铺建道路、修缮房屋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对於赵权制定的所有策略,耶律大石多多少少都能猜得到目的。
不过唯独这一条,他想不通。
为什么外面的敌人都要打到家里了,还要去管別的一些不相干的鸡毛蒜皮小事?
这个时候不应该大肆招兵买马,整顿军备武库,收集粮草,准备和金贼抵抗到底才对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一直没有想到好的解释,所以在赵权来到自己府邸的时候,耶律大石终於问出了心底疑惑。
“那依你之见,我所提到的这些,是不应该执行?”
耶律大石摇了摇头。
“並非如此,依我之见,只是不应该在如此紧要关头,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用在这些小事上。”
耶律大石的想法很简单,赵权可以理解,但並不代表他认同。
“这些事情,对於你、我来说,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对於百姓来说,却不一样。”
“如同你、我之辈,不事生產,为何能够不愁吃喝?你可有想过这从何来?”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取之於民,却不知恤於民,与硕鼠何异?”
“你可能不清楚,其实对於百姓来说,只要能够安稳的过好日子,其实金人来不来攻打辽国,是没有人在乎的。”
“至於军备武库,防略要务这些,百姓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明天的日子怎么过,能不能过!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利用一切的现有条件,把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之物到最好,將国民积极性调动起来!”
“为何齐人田单据守即墨城,会与民食同碗,寢同床,一起上城头守卫,一起下田间劳作?”
耶律大石瞪大了眼睛,他是第一次听到『国民积极性』这个词语,此前从未有过从这个方面来思考问题。。
“国民的积极性?”
赵权知晓辽国最后灭亡阶段,燕云之地的情形。
原歷史上,金人攻打析津府,一路上其实並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在耶律淳死后,当时的副相虞仲文和枢密使左企弓两人,带头举手投降。
金人这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析津府,结果却苦了析津府的汉人百姓,金人掠城,十室九空。
见耶律大石还未想透,赵权继续说道。
“此前我曾提到过『全民皆兵』这句话,但是你可知道说的简单,如何才能做到?”
“仅仅是凭著几张圣旨,几句鼓动人心的话,就能做到全民皆兵,让百姓与之共存亡?”
“別太天真,百姓不是傻子,如果有谁要把百姓都当做傻子来欺弄,那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傻子!”
赵权看著若有所思的耶律大石,“其实战时治理民生,古来有之。”
“昔日卫人公孙鞅入亲变法,对內举政旨在惠民,对外修理军事武备,內外兼备,以此强秦。”
“如今析津府之內,经过阶级整顿之后,百废待兴!”
“兴修水利,拓垦农田,兴建道路,修缮房屋,既可以把百姓调动起来,削减他们对於金人战爭的恐慌,同时也能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让百姓对新政有认同感,这才是根本目的!”
“拥有力量是一回事,但是如何能够正確的把手里的力量用好,却是另外一门学问!”
赵权说完,耶律大石眼中浮现出一丝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