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
马坡屯。
老陈家。
资料上,老陈家显得人丁不怎么兴旺,一大家子里,大爷陈丰收,堂哥,也就是大爷的儿子陈立民,连带著还有一个便宜孙子。
这个孙子,按理来说,就是陈振东隔了房的侄子。
这就是老陈家所有的男丁了。
至於女眷嘛,也就是一个堂嫂。
不过真要说起来,老陈家原先几个大爷家在一块儿的时候,每次过年都热热闹闹。
只是伴隨著世事变迁,改革开放,聚的聚,散的散。
一时之间,故人往事,好似萍踪,聚逢隨缘。
好在陈家在马坡屯也算是个大姓,平日里老陈家待在马坡屯的时候,也不容易受欺负。
陈振东细细阅读,良久,露出了一丝笑容来:
“孙主任能力不同凡响。这次的事情,辛苦你了。以后有帮得上忙的地方,主任不妨找我。”
孙瑞明笑容灿烂了几分,没有抓著这个事儿絮叨,反而像是聊家常似的,说起了另一个话题: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陈同志海外待了这么多年,总得回家看看吧?”
回家看看。
这个词,让陈振东的內心,陡然多了一种莫名的触动。
他微微点头,笑容灿烂:
“应该的。不过在那之前,还得准备一些东西。”
……
泰和县。
马坡屯。
1978年,小岗村一张印满手印的契约,象徵著包干到户,即將在时代的浪潮中,拉开序幕。
而在1982年。
当北大荒的勤劳百姓,还在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时候,马坡屯里的老陈家,却成了格格不入的奇葩。
陈大爷家的儿子,陈立民叼著一根草,翘著二郎腿,手中摸著麻將,桌子旁边,还用几根散烟,压著好几张毛票。
不过毛票面额不大,零零碎碎加起来,也就五六毛。
等到陈立民又胡了一把,他笑眯眯地把周围的毛票,塞到衣兜子里,连带著整个口袋都变得鼓鼓囊囊。
那边几个狐朋狗友,看到陈立民这个样子,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立民哥,你今天手气简直好的邪乎。过两天准备发財啊?”
陈立民一嘚瑟,就忍不住点了根散烟,吞云吐雾了一阵,眉飞色舞道:
“瞧你们那样。不过就是几毛钱,也值得羡慕?洒洒水啦。”
周围人见状,就忍不住腹誹。
你老陈家就没有一个好苗子。
上至老,下到小,都不是老实本分的人。
在这装什么大头王八蒜呢?
陈立民还想著吹牛逼,结果后头就传来自家小子的声音:
“爹!爹!咱家有亲戚过来了!”
陈立民只觉得自己听错了,掏了掏耳朵:
“你爷爷都还没回来呢。怎么可能有亲戚过来?”
陈立民他儿子,气喘吁吁的,音调上扬,带著几分激动和不可思议:
“爸!是二大爷家那边的亲戚!”
陈立民摸牌的手一顿,紧接著,眉头就紧紧皱在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