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一怔,似乎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过了片刻,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像是不敢置信似的,双手都颤抖起来。
拖拉机?
是他想的那样吗?
……
泰和县。
比起上一次见面时的走投无路。
赵阳这会子,早已是鸟枪换大炮,一改往日的落魄。
的確良的衬衫,金利来的皮带扣,喇叭裤,再配上蛤蟆镜、大背头的打扮,陈振东看到此时的赵阳时,极力压抑上翘的唇角,以免自己就这么笑出声来。
不得不说,赵阳这会子的打扮,確实有几分八十年代暴发户的味道了。
尤其是赵阳此时还抽著牡丹牌的香菸。
他不知道从哪学来的海市老钱派腔调,香菸只抽牡丹牌,关键抽菸的时候,只抽半根。
陈振东见状,大步流星向前走去,朗笑出声:
“赵阳,这一趟……感觉怎么样?”
赵阳见到陈振东的时候,脸色一喜,回想这短短一个月的变化,人生经歷跌宕起伏,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他就有一种感慨万千的衝动。
他此刻心中有千言万语的感激想要诉说,但他一个大男人,明明来时路上,不止是一回想过,但是这会儿愣是说不出口。
他嫌这矫情!
最终,赵阳只是把话从嗓子眼硬生生咽下,转而开口:
“陈哥,你让我帮忙办得事儿,我办成了!”
陈振东装的很。
他刚刚在大队部,还挺高兴的。
结果到了镇上,见到了赵阳,眼瞅著事情真办妥了,反而露出一副果然如此,丝毫不意外的样子。
尤其是说到这件事情的始末缘由时,陈振东接过赵阳递来的烟,更是侃侃而谈:
“苏联那边,从79年到82年,就是连续乾旱,导致粮食减產,农机设备滯销。咱们这次用轻工业玩意儿,去倒腾那些图纸、农机设备,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
“理儿是这个理儿……”说到这里的时候,赵阳还是有些不解,“但是陈哥,你为什么非得一口气带回两台mt3-80的拖拉机?这玩意可废了我老牛鼻子的力气了。”
陈振东顿时就用一种理所当然的目光,看向赵阳:
“作为跨国產能置换者,我们这是在为两边谋好处,能多谋取一点,为什么不呢?”
说实话,要不是陈振东这会儿因为爭夺继承权,不能动用海外人脉等关係,陈振东早让人把拖拉机拖个一连串回来了。
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赵阳听到这话,脑袋晕晕的,只剩下一个念头——
一个破倒爷的事儿,放在海外侨民的口中,居然也能这么高大上!
这还真是占了读书的好处。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止是赵阳,就连法尔,此刻也很好奇陈振东接下来的做法。
法尔跟在陈振东身边,对於他要留下一辆拖拉机,给马坡屯的父老乡亲,倒是不例外。
他跟隨陈振东的养父,也就是陈先生久了,自然知道华国人骨子里浓重的故乡情节。
尤其是二大爷一脉的陈家人,这么多年还在马坡屯受人照顾,对於陈振东来说,费点抬手的功夫,从指尖漏出一辆拖拉机,自然算不得什么。
但问题就是……还有一辆拖拉机,准备做什么呢?
此时,就见陈振东,缓缓从法尔手提的公文包中,拿出了一卷报纸。
这报纸还是当初在车上看得那一份。
上面赫然有一行大字印著——
《黑龙江农垦总局溢价收购苏联k-701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