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在南边,华侨出资办厂,其实也不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可前提是……在南面。
如今的东三省,想跑到这儿来出资建厂的华侨,那是真不多。
尤其是现如今的条件,一个侨资建厂,能够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间接性地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还能肯定侨资回国政策的成功。
如果建厂效益好,未来几年,更有可能充实地方財政。
而这个建厂的华侨——陈振东,正是侨务办办公室主任孙瑞明当初对接接待的人。
一想到后续发生的一连串影响,孙瑞明此时就算是一晚上没睡,眼睛也是迥然有神,儼然兴奋到不行。
孙瑞明看到陈振东过来,旁边的陈立民抢著干活,又是拎包又是端馒头。
法尔总会怀疑,有这傢伙在,迟早能把自己的位置给挤兑走。
眼看陈振东和孙瑞明相互熟识,交谈甚欢,那边的刘麻子这会儿就彻底麻爪,连带著原本想要上前的动作,也彻底停住了。
孙瑞明那打扮一看,就是体制內的人。
就算刘麻子东跑西跑,口袋鼓了不少,但想要接触孙瑞明这样的人物,总差著些距离。
然而对於陈振东来说,凭藉著华侨这样的身份,天然就能够近水楼台。
刘麻子此刻心中都是一紧,更別提旁边的刘家旺。
不知怎地,刘家旺突然想起了自己举报老邵的那件事儿,心底更是兀地一跳,总有几分不好的预感。
只是回过头来一琢磨,就邵文那个半杆子打不出个屁来的性格,根本就够不上陈振东这条大船。
这俩人……应该不会有啥瓜葛吧?
刘家旺如是安慰自己。
只是,此时,他的眼皮子在疯狂跳动。
……
“振东,这里的几份材料,需要你填写一下。”
“侨资开厂,首先需要侨务办提交资料,然后就是一层层合同审批。不过我得提醒你,东三省不比南方那边,像是蛇口,有三来一补的模式,如果想要走绿色通道,加快流程,可以走国企合作,又或者是促进本地重工业,確保符合东三省的工业布局……”
陈立民坐在一旁,虽然对於什么“三来一补”、“国企合作”、“技术引进”这样的说法,听得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有一点他听明白了。
东三省的大环境,没有南方那么好!
这一想,陈立民的眉头就皱起来了。
说实话,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在他看来,陈振东作为华侨,完全可以跑到南方去大展拳脚。
然而他却选择在东三省办厂,这除了所谓的故土情节,只怕……就是因为他们吧。
陈立民想要开口说几句话,但是孙瑞明这个年纪,能坐稳哈市侨务办的位置,那简直就是黏上毛就是猴精的人物。
他话头一转,笑眯眯地对著陈振东开口:
“振东,自打开放以来,全国的格局一直都是南侨北少。我觉得,咱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树立一个地方性的小標杆——北派侨乡。”
“通过这个小標杆,咱们也来一个类似於小球转动大球,吸引更多的黑吉辽祖籍的侨民回乡。”
“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爱国爱乡。咱们的大政策不能动,但是地方性的小政策上,还是可以扶持的嘛。”
“就比如……”
“所得税免二减三。所谓的免二减三,就是前两年免徵企业所得税,后三年减半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