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章节中,可以发现,我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才怪!
以下废话较多,结合亲身经歷,请谨慎观看!^_^
这本书的成绩是我有史以来写过最烂的,因此在写的过程中,无数次想要切,但又无数次抹抹眼泪继续写。
至於为啥写下去……因素很多,但要说没有一点对於这个故事的喜欢,那是不可能的。
我写过东北题材的年代文,但是那个时候是第一次涉猎,查的资料不多,百万字写完,感觉还是不够完美。
后面兜兜转转,开了新书,写了歷史文,最终又重新回到年代这个赛道。
至於为什么一直对於东北这个题材念念不忘,可能跟我自己的家庭环境也有关係。
我是浙江杭州人,父亲94年前往长春,从我小时候起,就开始做粮食生意,后面零几年的时候,已经去东北建立厂房,做烘乾塔。
疫情以后生意不好做,更是转换赛道,线上铺设,线下源头工厂,做的是蜂蜜,但归根结底,还是三农类型的產品。
在做这个题材前,我设计事业线大纲的时候,跟编辑、父亲、东北的好几个相关的叔叔都討论过,每次写,都是心惊胆战,小心再小心。
我还记得,十三岁一个人从杭州坐飞机,那个时候从哈尔滨机场下来,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大的雪。
等开车开到半夜,来到厂房的时候,我就感慨了一句——这里的雪,怎么感觉有股奶粉味儿,香香、甜甜的。
是真的!
现在还忘不掉!
关於开书以来的地域评论,我看了很多,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我可以理解,但话在前头,不涉政,不人身攻击,不地域黑,理性探討即可。
就像是我加精帖子的那个读者,就说得很客观,我也学到了许多。
说了那么多家庭方面的经歷,再说说关於这本书,以及我本人吧。
我本人目前还是大学生一枚,即將毕业,开始要跟生活对线。
其实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茫然和恐慌。
大学的时候写小说,似乎总围绕著光环——00后,大学生,天才什么的,但等离开了大学呢?
包括这些年,已经大环境不好,直播带货蓝海已经几乎没有,全平台电商进入存量市场,家里面投入资金过多,流动资金不足,买房买车什么的,真的有心无力。
我打定主意,不想要给父母添加负担,准备依靠自己的能力慢慢奋斗,可是看著那些价格,偶尔真的会有些迷茫。
最让我崩溃的是上架前夕,我看到爸爸准备的直播稿子,他在上面写——【为了让厂子活下去,为了给工人一个交代,他豁出老脸,哪怕普通话不过关,也要以播代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