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幽就像个超级严谨的小管家,扯著大嗓门提醒我:“主人吶,加工齿轮这事儿,那齿形精度可太金贵啦,就跟绣似的,差一丝一毫都不行!齿轮的齿距和齿厚必须严丝合缝,不然变速器就跟个闹脾气的小孩,传动效率『唰』地一下就掉链子啦!咱得严格按照標准齿轮的参数来,模数就照设计要求,整成 2 ,压力角是 20° ,这一步可千万不能错!”
我一听,立马像上了发条的玩具,风风火火地按照小幽的指导,全神贯注地摆弄起铣床。那铣床的刀具,就跟个发了疯的小陀螺,“呼呼” 地飞速旋转,跟坯料一接触,发出 “滋滋” 的声响,仿佛在扯著嗓子喊:“冲呀,干活嘍!” 加工的时候,我就像个超级侦探,拿著各种各样的量具,这儿量量,那儿测测。先用齿轮游標卡尺好好检查检查齿厚,再用公法线千分尺仔仔细细测量公法线长度,非得保证每个齿都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样完美无缺。这活儿啊,不光考验技术,还特別考验耐心和细心,稍微一个不留神,那齿轮就跟调皮捣蛋的孩子,立马给你来个偏差。
经过几个小时跟齿轮 “死磕”,第一批齿轮总算新鲜出炉啦!我像捧著稀世珍宝似的,小心翼翼地拿著一颗齿轮,在灯光下左看右看,嘿,惊喜地发现齿形基本符合预期。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对著小幽直嚷嚷:“快看快看,这齿轮基本合格啦,咱这小齿轮初战告捷!”
“主人,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哟,后面还得对更多齿轮进行精细加工和严格检测,等安装到变速器后,更得整体调试,让各个齿轮配合得像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天衣无缝才行。” 小幽不愧是智能助手,適时提醒得头头是道。
接下来的日子,我一头扎进自行车的製作里,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忙得不亦乐乎。车把、链条、剎车等部件也在我手里逐步完善。我充分发动教研室里的台式钻床为车把打孔,这钻床就像个听话的小跟班,我通过调整它的转速和进给量,精確地在车把上打出一个个安装孔,瞧那孔打得,又圆又准,简直绝了!我又用刨床细致地打磨部分部件表面,就像给部件做个全身 spa ,提高部件的表面光洁度,减少摩擦力,让它们以后 “工作” 起来更顺畅。每一道工序我都跟守护宝藏似的,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做。教研室的每台工具机都像一个个小战士,在我的指挥下发挥著巨大的作用。每完成一个部件,我都会和王师傅、张师傅一起组装调试,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完成一个大拼图,有说有笑,及时发现问题並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工人们精湛的技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老黄牛,凭藉对机械的热爱和执著,让我的碳钢变速自行车製作计划一步步从幻想变成现实。而小幽作为智能助手,在每个环节都像个小军师,给我专业的指导,让我对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充满了信心。
隨著製作工作的稳步推进,一辆碳钢变速自行车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它的车架坚固得像个小坦克,又灵活得像条小泥鰍,变速器设计得巧妙无比,各部件配合紧密,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大家庭。我仿佛已经看到它在大街小巷里穿梭,像个小精灵,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快乐。虽然离最终完成还差最后几步,但我知道,这凝聚著眾人智慧和心血的自行车,马上就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诞生啦!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超级棘手的难题像个拦路虎一样摆在我面前。回想起打造车架的时候,我满腔热情地参考了后世山地车的框架设计,当时就想,咱这自行车肯定得有点创新,结果当时压根儿没想到,在那个年代,山地车的概念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正当我沉浸在创新思维的海洋里乐滋滋的时候,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这专为顛簸路况设计的粗胎,在国內根本没厂家生產!这就好比厨师信心满满地准备做一桌大餐,结果发现少了那最关键的一味调料,急得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坐在教研室的椅子上,望著窗外,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 “川” 字,就像个苦瓜脸。1959 年,国內的工业生產重点主要集中在基本的民生和国防领域,对於这种特殊需求的轮胎,根本没有厂家愿意去研发和生產。
没办法,我只好硬著头皮再次去敲杨厂长办公室的门。杨厂长是轧钢厂的厂长,他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为人豪爽得像个梁山好汉,做事雷厉风行,就像一阵旋风。我进了办公室,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杨厂长,我这设计上碰到个大难题,就像孙猴子的金箍棒——没辙啦!”
“柱子,啥难题?快说来听听,咱一起想办法。” 厂长爽朗地问道。他放下手中的茶杯,微笑著看著我,那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
我展开图纸,指著粗獷的轮胎设计,像在展示宝藏一样说:“就这轮胎,我是想著咱国家路况复杂,就像个调皮的娃娃,特意设计的。哪知道,市面上根本买不著这玩意儿!您看,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这个简单!” 杨厂长一拍大腿,豪迈地一挥手,那气势,就像古代將军发號施令,“你把图纸拿去,我正巧有个老战友在四九城轮胎厂当副厂长。我这就给他打电话,让他帮咱们解决这个难题!”
“厂长谢谢了!您就是我的大救星!” 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感觉自己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谢啥!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嘛!” 杨厂长抓起电话拨號,我站在一旁,心里既期待又紧张,默默祈祷著电话那头能传来好消息,就像等待抽奖一样。
电话那头很快有了回应。
“老刘啊?別跟我客气了,我们厂新搞出一款自行车,这轮胎不是標准件,这不就找到你了吗?啥?你要请柱子帮你做顿饭?巧了,这事儿正归他管!我替他应了,没问题!我一会儿就让他去找你,你们详谈。” 杨厂长的声音里透著不容置疑的果断,就像战场上的將军。
掛断电话,杨厂长拍拍我的肩膀说:“柱子,你现在就去四九城轮胎厂找他们刘厂长,让他给你好好解决这个难题,就像给自行车换上合適的鞋子。”
我感激地点点头,转身走出办公室,心里一直惦记著轮胎的事情,就像惦记著宝贝一样。接下来的两天,我一边继续完善自行车其他部件的製作,一边焦急地等待著轮胎的消息,那急切的心情,就像盼著远方亲人归来。
终於,在第三天下午,刘厂长带著几个工人,推著几辆装著轮胎样品的小推车来到了轧钢厂教研室。我兴奋得像只小猴子,一下子迎了上去,看著这些轮胎样品,心里的石头终於落了地。
“柱子啊,你看这些样品,基本符合你的设计要求,不过在细节上可能还需要再调整调整,就像给衣服缝上最后一颗扣子。” 刘厂长说道。
我仔细检查著轮胎样品,发现轮胎的纹和尺寸跟我的设计有一些细微的差別,但整体上已经非常接近了。我连忙对刘厂长和几个工人师傅表示感谢,嘴里不停地说著:“太感谢啦,太感谢啦!”
“刘厂长,太感谢你们了!这些样品已经很棒了,后续的调整我们可以自己来。我也没想到刘厂长您这么重视,还专门停了一条生產线来帮我,您就是我们的贴心人!” 我感激涕零。
刘厂长笑著说:“小柱子,我看你这个设计是真有潜力,要真成功了,以后肯定有大作为。而且咱这轮胎要是真做出来,给厂里带来的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就像挖到了一座金矿。”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根据轮胎样品的实际情况,对自行车的设计进行了最后的调整。同时,其他部件的製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著。车把经过精细打磨和安装,握感舒適得就像被云朵包裹,就像骑在上;链条经过调试,传动顺畅得如同行云流水,一点卡顿都没有;剎车也经过多次测试,制动效果良好,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隨时准备守护安全,像个勇敢的小战士。
终於,在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后,一辆碳钢变速自行车圆满完成了。它的车架坚固而灵活,变速器设计巧妙,各部件配合紧密,宛如一个完美的机械艺术品。我怀著激动得快要蹦出来的心情,跨上这辆自行车,在轧钢厂的大院里试骑起来。车轮滚滚向前,发出有节奏的 “哐哐” 响声,仿佛在欢快地歌唱,讲述著我这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就像在开一场个人演唱会。
王师傅、张师傅、杨厂长、李怀德,还有一个我没想到的是轮胎厂的刘厂长也来了。眾人都围了过来,看著我骑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就像春天里绽放的朵,格外灿烂。
“柱子啊,你这自行车真不错!看来咱这努力没有白费啊,就像种地,终於丰收了。” 王师傅笑著说道,脸上洋溢著自豪的神情,仿佛这是他自己的杰作。
“是啊,这可是咱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这自行车要是能推广开来,肯定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就像给生活增添了一把小钥匙,打开便捷的大门。” 张师傅也说道,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自行车在大街小巷穿梭的热闹场景。
我停下自行车,看著大家,心里满是感动,感慨地说:“这都多亏了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我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项目。而且,要不是小幽一直在旁边指导我,我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小幽,这次可多亏了你!”
小幽站在一旁,微微笑著,虽然在现实中她並没有实体,但此时在我心中她仿佛闪耀著温暖的光芒:“主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呀,我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看到自行车成功诞生,我也由衷地开心呢,就像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
这时,杨厂长大声说道:“柱子啊,你这单车可算是给咱轧钢厂,给咱国家露了脸啦!以后啊,说不定还能为国家的工业发展添砖加瓦,成为一颗闪亮的小星星。”
刘厂长也笑著附和:“没错没错,这自行车的设计很新颖,要是能批量生產,肯定能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就像明星一样受欢迎。柱子,你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下一步的计划,別让它埋没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闹非凡。在这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这辆碳钢变速自行车的诞生,不仅仅是一辆自行车的问世,更是大家团结一心、勇於创新的精神体现。它承载著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歷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於我们的独特印记。而我,也將带著这份坚持和热情,继续在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忙完这一系列如同打仗般紧张又充实的活儿后,我大步流星地来到了杨厂长的办公室。办公室里,那张老旧的办公桌整齐地摆放著一些文件和办公用品,透著一股质朴又忙碌的气息。我深吸一口气,郑重地把两份设计图纸轻轻地放到了杨厂长的办公桌上。一份是精心设计的碳钢变速山地车图纸,上面密密麻麻地標註著各种参数和细节,承载著我对创新设计的执著与追求;另一份则是相对基础一些的碳钢山地车图纸,它的线条同样简洁而有力,展现出一种质朴的机械美感。
杨厂长原本正坐在办公桌后,埋首於一堆文件中,眉头微皱,像是在思考著什么重要的工作。听到我进来的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我手里拿著图纸,便示意我坐下说话。等我说明来意,將两份图纸递过去后,他的眼神瞬间就被吸引住了。
只见他缓缓拿起那份碳钢变速山地车的图纸,手指轻轻抚过图纸上精细的线条和清晰的標註,眼睛里渐渐绽放出惊喜和兴奋的光芒。他一边仔细端详,一边不住地点头,嘴里还轻轻发出 “嗯,不错,很有想法” 的声音。那神情,就仿佛看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满心都是对其未来价值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