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一听,心里乐开了。
什么叫更充分一点?
这种模稜两可的话,一听就是心里没底。
他装模作样地转了一圈,把苏棠团队的“寒酸”和“简陋”尽收眼底,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一进三號车间,他就迫不及待地把看到的当成笑话讲给高栋樑听。
“高工,您是没看见!他们那个棚子,风都能吹倒!工具都是咱们淘汰下来的!做的那个炉子,还没我半人高,又黑又丑,跟个铁疙瘩似的!我问他们那是啥,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我看啊,他们就是瞎胡闹,咱们这次贏定了!”
车间里顿时响起一阵哄堂大笑,专家组的眾人更加轻视对手,手上的活计都透著一股漫不经心。
三天期限的最后一晚,苏棠团队的炉子率先完工。
它静静地立在工棚的中央,外形朴实无华,只有半人高,甚至因为紧凑的设计而显得有些矮小。这正是苏棠为了减少占地面积特意设计的,毕竟在边境,很多高山哨所的面积就那么点大,一个巨大的炉子会挤占掉战士们宝贵的生活空间。
相比之下,专家组车间里那个高达两米,用拋光钢板包裹,鋥光瓦亮,充满了力量感的炉子,显得格外气派。
比赛前夜,天已经黑透了,寒风卷著雪粒子,颳得工棚的帆布呼呼作响。
苏棠团队的所有人都没走,他们围在自己的炉子旁边,一遍遍地做著最后的检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著疲惫和期待。
就在这时,工棚外传来了一阵热闹的说话声。
“苏组长!苏组长在吗?”是李秀梅的大嗓门。
苏棠一愣,抬头望去,只见李秀梅、王翠翠,还有好几个脸熟的军嫂,一人手里挎著个大篮子,顶著风雪走了进来。
篮子上盖著厚厚的布,一揭开,一股热腾腾的香气瞬间驱散了工棚里的寒意。
是刚出锅的肉包子!还有一大锅冒著热气的红薑汤!
“哎哟,我的好妹子!你们看你们,一个个都累成啥样了!”李秀梅心疼地看著苏棠冻得通红的脸蛋,不由分说地把一个热乎乎的包子塞进她手里,“快!趁热吃!给你们暖暖身子!”
王翠翠也端著一碗薑汤过来,脸上带著真诚的关心:“苏组长,我们这些家属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就知道你们这几天肯定吃不好睡不好。这是我们大傢伙儿的一点心意,你们一定要吃饱了,明天才有力气!”
“是啊苏组长,我们都听说了!您这是为了我们大傢伙儿的福利,跟京城来的大专家打擂台呢!”
“我们不懂什么大技术,但我们都信你!我们全家都等著换您做的新炉子呢!”
“苏组长,加油!我们都支持你!”
军嫂们七嘴八舌地说著,她们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带著最真挚的信任和支持。
耿向东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看著这场景,眼圈竟然红了。
林凡和陈雪,还有那几个老师傅,也都默默地接过包子,大口大口地吃著,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胃里,一直涌到了心里。
苏棠拿著那个温热的包子,看著眼前一张张真诚的脸,心中那股子被周怀安冒犯的冷意,彻底被这股暖意融化了。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却无比坚定。
“大家放心。”
“我一定让全军区的人,都用上最好的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