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才华的杜甫游歷洛阳,前途未卜,鬱郁多年仍不得志。
奇妙的缘分,惺惺相惜的才情,让他们很快相熟,后来高適如约而来,三人一起登高怀古,游歷山川。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和李白、高適三人同游,命运將他们將他们匯聚在一起,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一个唯一战功封侯的诗人。
彼时的三人都不知道未来如何,杜甫和高適看著名满天下的李白,带著一丝见到名人的拘谨,以及对自己的些许不自信。
已经是天下名士的李白没有一点骄傲,他与高適、杜甫平等交流。
他们互相畅饮打趣,大唐的山水见证了一切。
【这一段时光是杜甫最放鬆开心的时光,而李白的苦闷也一扫而光,他们写诗、畅饮、忧思、欢愉...】
暮年的高適看著天幕,仿佛又回了洛阳的日子,也是那一次他高適下定决心从军。
“太白兄,子美兄不知是否还好?洛阳一別已经多年,大唐再也回不去了。”
高適心中喃喃自语,大唐成也天子,败也天子,再也回不去了。
高適不如太白兄、子美兄的才华,如今唯有手中的长枪才能为大唐出一份力,早日平定叛乱,那时也许再能遇见二位。
【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决定改元天宝,天宝的来临隱隱预示著盛世的倒计时。】
【诗人总是格外敏感的,在小天地里纵情时,李杜二人感知到了大唐帝国的变化。】
【天宝三年,二人相见的这一年,唐玄宗將纪元方式从年改为载,故称为天宝三载。】
【以年纪元是从周朝开始的,在那以前,夏曰岁,商曰祀,唐、虞曰载!李隆基认为自己创造的开元盛世可与上古贤君尧舜比肩。】
贞观年间
李世民气的就差破口大骂了,你李隆基几个菜啊,醉成这个样子了?
你祖宗我就算被尊称为“天可汗”,也不敢自比为三代之贤君,你李隆基一个开元盛世就飘了?
“谁给他李隆基的自信?比肩尧舜,他是不是老了?昏庸了?”
“刚刚登基时的李三郎去哪了?朕战战兢兢半生,想著能达到汉文帝的功业就不错了,他李隆基比朕还牛?”
李世民的愤怒声传遍了太极殿,没有一个人敢回答,后世的君主也是君主啊。
“老二,朕知道你很愤怒,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先看李隆基到底做了什么,我们再想办法。”
李渊罕见的没有嘲讽李世民,安慰著自己的二儿子,大唐可是在他李渊的带领下建立的。
李渊內心的焦急不比李世民少,但是作为父亲和太上皇,他经歷的太多了,他学会了有事先冷静。
......
【天宝三、四载,两年时间里,李白和杜甫见了三次,李白带著杜甫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
【因为遇见李白,苦闷的杜甫抬头看了看天,仿佛他从未舒展的眉头也放鬆了下来。】
正所谓: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蹙,又补了半个乱世。
盛世大唐迎来了它的转折点——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