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实验室的灯光,將李卫国和杨爱国的影子拉得很长。
杨爱国拿著那张薄薄的指令稿,手却在抖。他感觉自己拿的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份签了自己名字的军令状,一旦发出,就再无回头路。
“卫国,这……这不是胡闹吗?”杨爱国把纸拍在桌上,压低了嗓子,生怕隔墙有耳,“1150度,800小时!美国人的公开数据才多少?连一半都不到!你把这个发出去,人家不把咱们当疯子?”
李卫国没有去碰那张纸,他只是平静地看著杨爱国。
“杨厂长,我们头顶上的天空,不能永远是別人的。”
杨爱国的动作一僵。
“老首长为什么把这个项目交给我们?因为我们造出了『先锋一號』。但造出一台机器,和撑起一片天空,是两回事。”李卫国走到窗边,看著外面沉沉的夜色,“这个指標,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它是我们新一代战机想要飞起来,最基础的门槛。”
“可这门槛也太高了!我们是在造轴承,不是在修登天梯!”杨爱国急得来回踱步。
“我们就是在修登天梯。”李卫国转过身,“今天我们修第一级,哪怕失败了,也为后面的人探了路,积累了数据。如果我们连想都不敢想,那这片天空,就永远和我们无关。”
他的话语不重,却像一颗颗铆钉,钉进了杨爱国的心里。
杨爱国停下脚步,他看著李卫国,这个年轻人的脸上没有半分狂热,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
“而且,”李卫国补充道,“要冶炼出这种级別的合金,进行定向凝固,对加工母机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我们现有的『先锋一號』,还做不到。这个目標,也是在逼著我们自己,把手里的刀,磨得更锋利。”
用未来的目標,倒逼现在的技术升级。
杨爱国彻底懂了。这不是冒进,这是一盘大棋。李卫国从一开始,就没把目光局限在那个小小的轴承上。
他拿起那份指令,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郑重地將它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
“我亲自去部里,走绝密渠道!我倒要看看,谁敢把这份战书给扣下!”
就在杨爱国转身的瞬间,李卫国的脑海中,冰冷的系统提示音轰然炸响。
【检测到宿主意志与国家核心战略需求发生强烈共鸣……】
【主线任务发布:铸造中国心·基石!】
【任务目標:一年之內,主导完成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原型材料的製备,並通过航空发动机主轴承原型机的极限工况测试。】
【任务奖励:解锁【航空材料学】完整科技树;工业贡献点+50000点;系统权限点+1。】
【失败惩罚:锁定【虚擬工业实验室】十年。】
李卫国的心臟猛地一缩。
完整的科技树!那意味著从理论基础到尖端应用,整个材料学分支都將向他毫无保留地敞开。
但失败的惩罚,同样是他无法承受的。
这已经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场赌上了他未来的豪赌。
……
三天后。
一纸“崑崙项目一號攻关指令”,通过加密电报,被送到了全国十几家最顶尖的材料研究所、重点大学实验室和核心军工厂的负责人手中。
起初,是一片死寂。
隨即,滔天的巨浪,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席捲而去。
杨爱国的办公室,成了风暴的中心。
电话铃声从早上开始,就没停过。
“杨爱国!你们红星轧钢厂是不是疯了!谁给你们的胆子,敢提这种异想天开的指標!”电话那头,是东北某特钢所的白髮苍苍的老所长,气得吹鬍子瞪眼,“这是科学!不是放卫星!你们这是在谋杀国家本就不多的宝贵资源!”
“老杨,听我一句劝,赶紧把那个指令撤回来。”这是另一位相熟的老厂长打来的,“现在所里那帮年轻专家,人心惶惶,都说这是新一轮的『大跃进』风,是要把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架在火上烤啊!”
杨爱国一手拿著话筒,一手用毛巾擦著额头的汗。
他没想到,反弹会如此剧烈。
这些反对,並非出於嫉妒,更不是因为个人恩怨。
恰恰相反,这源於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最纯粹的严谨,和对国家资源近乎吝嗇的爱护。在他们眼中,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標,比没有目標带来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