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人算理论参数!”钱秉穹也激动地挥舞著手臂。
“赵铁军!”李卫国喊了一声。
“到!”角落里,一直没说话的赵铁军猛地站直。
“你的特训班,负责精密部件的组装和调试。我要他们像绣一样,对待每一个零件。”
“是!”
一场围绕著全新“真空定向凝固炉”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车间里,焊飞溅,机器轰鸣。
李卫国就像一个幽灵,穿梭在各个工位之间。
“老孙,这根超长螺杆,用车床两头顶住,中间加一个跟刀架,就能保证直线度。”
“钱老,籽晶的晶向偏了0.2度,重新计算一下初始角度。”
“小赵,真空泵的法兰盘,別用垫片,直接研磨,做到镜面配合,密封性就能提升一个数量级。”
他总能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指出最核心的癥结。
那份洞察力,已经超出了经验的范畴,近乎於一种预知。
半个月后,一台造型古怪、通体银灰的巨大设备,终於在701厂的特种车间里组装完毕。
它安静地矗立著,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
“开始拉晶机构测试。”李卫国下达了指令。
孙德海亲自按下按钮,炉体顶部的拉晶杆,以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速度,开始缓缓向上移动。
一切平稳。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突然,拉晶杆的末端,发生了一次极其轻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抖动。
连接在上面的传感器,红灯瞬间亮起。
“停!”钱秉穹大喊一声,脸上血色尽褪。
失败了。
就是这样一次微不足道的震动,足以在未来的单晶生长中,引发一场灾难性的晶格错位。
“怎么回事?检查传动!检查液压!”孙德海急得满头大汗,带著工人扑了上去。
他们把整个机构拆了又装,检查了每一个零件,结果都是完美。
“见鬼了!机器没问题,它自己抖什么?”一个年轻工人抱怨道。
所有人都陷入了困惑和沮丧。
只有李卫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的脑海里,【危机预警】模块,正以红色的字体,疯狂闪烁。
【警告:检测到外部环境共振源。频率:1.5赫兹。来源:第三衝压车间,j-2型老式衝压机。】
原来如此。
不是设备的问题。
是隔壁车间一台老掉牙的衝压机,其工作时產生的低频震动,通过地基传导过来,恰好与拉晶机构的某个固有频率產生了共振。
这个原因,匪夷所思,却又无比致命。
“杨爱国。”李卫国拿起车间的电话。
“在!”电话那头传来杨爱国乾脆的声音。
“协调一下,让第三衝压车间停工半天。”
“什么?”杨爱国以为自己听错了。
“另外,给我找一个施工队,我要在实验室下面,挖一个三米深的地基,铺上沙子和弹簧,做隔振。”
电话那头沉默了。
周围的专家和工人们,也都用一种看疯子的表情看著李卫国。
为了一个莫须有的“震动”,就要让另一个车间停產?还要挖地基?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卫国……”钱秉穹想劝他冷静一下。
李卫国放下电话,看著眾人。“相信我。”
两个小时后,当第三车间的衝压机被强行停机,当施工队开始在实验室外破土动工时,所有人都觉得李卫国这次是真的疯了。
然而,当拉晶机构再次启动。
那根拉晶杆,稳得如同一座山。
传感器上的绿灯,恆定而明亮,再无一丝波动。
整个车间,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看著李卫国的背影,那感觉,已经不是敬畏,而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慄。
三天后,隔振地基完成。
第一炉混合了錸的超高温合金,在炉內熔化。
李卫国站在全新的真空定向凝固炉前,炉体內部的电磁线圈发出低沉的嗡鸣。
他戴上护目镜,伸出手,准备按下那个决定著中国航空未来的启动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