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要去上工,也没法一直跟著他们。目送著这四人往办公楼走去,易中海带著疑惑前往车间。
“棒梗?我们去找杨厂长干嘛?”贾张氏疑惑。
“故意让易中海听的,我们不去找杨厂长,我们去找李副厂长。”
棒梗没解释,贾张氏和秦淮茹没搞懂,却也默契地都没问为什么。秦明想问,但见姐姐和她婆婆都不问,他也不好问。
敲门进了李怀德办公室。
李怀德爽利的把工作介绍信给了贾张氏。又吩咐他的秘书亲自带著秦明和秦淮茹去办理顶岗事宜和子女的补助手续。秦明被安排去了三车间,带他的师父是个快退休的七级钳工。
事情办的很顺利,李怀德还给秦明安排了一间职工宿舍。走的时候,李怀德递过来一沓英文资料,棒梗简单翻了翻,发现並没有什么难度,满口答应了下来。
出了李怀德的办公室,棒梗正好看到杨厂长在往外走。他立刻拉住他奶说道:“奶,前面是杨厂长,你过去跟他道谢,谢谢他给我们家主持公道啥的。声音说大点。快去,千万別跟他发火。”
贾张氏疑惑地看向棒梗,“这是为什么?”
“別问了,一会儿 跟你解释。再不去杨怀民要走了。”棒梗催促。
贾张氏不知道自己乖孙打了什么坏主意,小跑著追了上去。
大声喊道:“杨厂长!”
杨怀民条件反射地身子一颤,这声音已经成了他的噩梦了!再扭头,就看到那肥硕的身体正向他奔来。
完了!吾命休矣~
“贾,贾东旭母亲,赔,赔偿的事情不是说好了吗?你,你还要干嘛?”杨怀民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贾张氏挤出一张笑脸。
“哎哟,我这不是过来谢谢你给我们家主持公道嘛。之前,我误会你了,给你说个对不起。这次,厂里给的赔偿,解决了我们家的生活难题。我想再跟您道个谢!”
杨厂长紧绷的心,放鬆下来了。心中却是腹誹不已,你们这些混蛋,尤其是那个小兔崽子,说的那什么明太祖的话,都传到上级领导耳朵里了。我已经成为了个笑话!堂堂一个厂长,能管的都没那个李怀德多!不过听到这老妇女的话,他还是挤出微笑:“哦,哦,你们满意就好!对於贾东旭的补偿是厂里所有领导共同商议的。”
“要不说您大人有大量,大象肚子里能撑船呢!您不生我们气就好。”
额,大象肚子里能撑船?好吧,大象就大象吧。杨怀民微微点头,“贾东旭母亲,我们厂是国营大厂,永远都会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你们能满意我们厂里办的事情,我作为厂长很开心。同时,也为贾东旭的不幸感到惋惜。现在贾东旭同志走了,你们也要忘记过去,好好生活。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来厂里反映,厂里儘量给你们解决。”
棒梗和秦淮茹跟在后面,听这杨厂长和贾张氏在前面互相恭维。
杨厂长带著笑脸,一直把三人送到厂门口,这才转身离开。这一幕被很多人看在了眼里。
走到外面,看看四处无人,贾张氏问棒梗:“乖孙,你让我跟这个姓杨的王八蛋说那些好话干嘛?我真想骂死他!”
“你跟他有说有笑的事情,很快就会被易中海打听到。车间主任被送到大西北,就是这位的主意,他想保人。回头,后面有些事情,可当著易中海的面栽给这杨怀民。他易中海也不敢去问。这些人总要有点教训才好。”
贾张氏一听乐了,自己乖孙就是聪明。
出了厂子,贾张氏和秦淮茹分开了。秦淮茹要去街道给贾东旭销户,以及房屋过户。(包括棒梗和贾张氏现在住的房间原来也是贾东旭名下的。)完事后,她还要去上班。贾张氏则要去学校办理入职,还要回农村迁户口,因为她不识字,棒梗还要跟著一起。事情贼多。
两人到了学校,棒梗也是学校名人了,门卫也不拦著。由著祖孙两人进去了。
棒梗带著他奶直接去了校长办公室。
“张大娘,棒梗,你们怎么来了?快坐!”张校长立刻招呼两人坐下。“东旭老弟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你们节哀。”
有人可能会说,这张校长一家好像没去参加贾东旭的葬礼啊,这是不是不合適?其实,这没有问题。这里讲的是一个“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这与“喜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来不同。”后者適用於邻居,是过来帮忙的;前者適用於亲戚和至交好友。贾东旭去世,贾家並没有去张校长家报丧,这是因为贾家觉得,自己家跟张校长家的感情还没到那一步。
贾张氏嘴上客套了两句后,拿出介绍信递给张校长:“张校长,这是轧钢厂照顾我,给我一个学校的保洁员的工作。所以,我来找你了。”
“这是好事啊,张大娘,您户口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张校长接过介绍信,问道。
“我还是农村户口,我也不识字,不知道怎么弄,所以把棒梗带著了。”
“那行,您和棒梗跟著我,我带你去后勤处。我给招呼一下,你这工作直接给你弄成正式工得了。你这是一个月21块钱,不过后面也涨不了工资。不过胜在轻鬆,还有寒暑假。”
有张校长带路,自然不会有任何人为难。贾张氏顺利地拿到了一堆资料,带著棒梗去了街道。在街道办了迁入许可后,直奔贾家村。
到了贾家村,棒梗才知道她奶为什么不愿意回来了。这里人看到他奶是直接关门,理都不理她。棒梗看得是嘴角直抽抽。
一路来到大队部,大队长虽然不待见贾张氏,但还是没为难她。主要是他也不敢为难。他奶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就连看到贾张氏的户口是因为工作而迁,他都没多说什么。
贾张氏因为这工作是他儿子的命换来的,也没有炫耀的心情。要换成以前,非得坐大队部吹嘘个半天才行。
村里开了证明,又去了趟公社。虽然办事人员没在,但也没等太久。忙活了一天,贾张氏终於落户四九城,有了属於自己的粮本。
这一天下来,贾家的事情算是彻底办完了。也腾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