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嫂,···
小妹,····”群鸟归巢,岁月清冷,老头声音苍凉,词语悲切,如杜鹃泣血。
小日子进金陵这个事,已然十多年了,可莫老头就活在了那一天。
周远也不知道怎么劝慰,只能愣愣的端著碗,坐在了小桌前,看著莫老头望向西山落日,望向漫天神佛···
很多事,都是无法忘记的。
“吃饭!”老头髮泄完,看著发愣的周远,闷声的说出了一句。
····
炕房孵蛋,比后世的电力孵化肯定不如,又比母鸡孵蛋数量多多了。
像是后世那种,空间温度可调,湿度可调,利用托盘,一次性可以孵化几千只。
而母鸡,肚子下能塞多少,基本上就是孵化多少。
一只母鸡,也就十多只。
而炕房孵蛋,差不多单位上就取个中数。
也就是一次性几百只。
这个上面,就看周边有多少只蛋了。
盐水选蛋,灯光照射这些周远都懂。
事实上,理论知识,周远总归知道一些。
时间往后倒腾几十年,可能人的动手能力差了许多。
但见识,肯定不是这个年头人能比的。
周远也不是不能吃苦的性子。
所以莫老头虽然很少说话,但周远看著莫老头的每个动作,跟前世他认知的物理知识上靠,总能靠上。
就像是老头往火炕上铺设稻草,盖被,周远就能了解,这应该是隔温与保温的。
也就是火炕温度过高的时候,稻草可以吸收掉一部分热量。
而当气温过低的时候,稻草又可以给鸡蛋提供一部分热量。
最麻烦的,就是湿度问题,以及翻蛋与晾蛋。
这些事情,在目前没有精確仪器可控的年头,完全就靠经验来判断。
每天往稻草上喷洒几次水,翻蛋几次,这是防止胚胎粘连。
温度过高了,又得让蛋类透透气,降降温。
周远从来没抱怨过,他就记住了一点,可以不理解莫老头干这个事是为了什么。
却是要谨记在心。
哪怕以后等他回到青石镇以后,建设属於自己的炕房,然后简化流程,这是以后的事情。
而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死记硬背。
自从一轮新蛋进炕房后,莫老头就在炕房里打了个地铺,就守在了里面。
周远也是有样学样。
一段时间下来,周远身上,也是一股怪味。
莫老头没有手錶计时间,基本上是靠线香来完成计时。
不过周远也算总结出来了。
基本上孵化鸡蛋,就是一天翻蛋五六次,翻个小二十天的样子。
然后孵蛋一个礼拜后晾蛋,每天一到两次,每次十分钟的样子。
湿度百分之六七十,前后期有略微变化,不大。
莫老头看到周远带过来的温度计与湿度计,都发愣了半天。
虽然没吱声,但总是时不时的过来看看。
估计他也惊诧於科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