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东北民谣》的创作地
士別三日当刮目相待。
这句话不仅用於人,也可以用於一座城市。
许阳离开春城很多年了,还没有当练习生时就在外面漂泊。
做过厨师学徒、美髮学徒、餐厅服务员、ktv服务员。
直到后来,偶然遇见到了陈红,对方就把他带到了天成娱乐当练习生。
之前的一切都很顺利,练习时长两年半顺利出道,之后的事情就都知道了。
算起来,许阳已经离开春城五六年了。
不过当他回到这里时,虽然城市的变化让他感到有些陌生,但是空气中的味道,一闻就知道是家乡。
可能这就是乡愁!
虽然很冷,但是许阳的心却是热的。
许阳在净月区打了辆车离开,车子很快就上了快速路。
因为是年底了,快速路上全是车,司机的很能说会道,为了缓解苦闷,不停的与许阳聊著家常。
听著司机亲切的声音,还有窗外的景色。
许阳情不自禁的哼了几句歌词。
“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一山松柏作伴娘~”
“等她的情郎啊衣锦还乡~今生我只与你成双~”
“锣鼓声声正月正~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
“家家户户都点上灯~又是一年好收成~”
沧桑又感情充沛的嗓音,加上朴实无华的歌词,顿时让司机瞪大了双眼,他通过后视镜又多看了许阳几眼。
这首歌太绝了,几句歌词就把乡村的沧桑、荒凉以及对家乡的感情描绘了出来。
“小伙儿,你刚才唱的这歌叫啥名啊?我等会儿下载了听一听。”
司机很激动,就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
但他指定要失望了,这首《东北民谣》许阳还没发呢。
只是回到故乡,听著乡音与入目的景象下意识的哼了出来。
“师傅,这是我的歌,不过现在还没发布呢。”
“啊?你的歌?没看出来你还是个歌手!”
许阳笑了笑没说话,司机岁数得有个五十岁,不了解新生代艺人很正常。
不过得知许阳是歌手后,立马就追问一下许阳的歌都有什么。
“消愁、像我这样的人、仙儿、往后余生等,这些都是我的歌。”
“等会儿啊,我搜一下。”
司机还真是说干就干,完全不管这样做是不是有危险。
幸好现在车多,大家速度都很慢,司机操作的时候一切平安。
《消愁》的歌声很快响起,司机听的如痴如醉。
他这个年纪的感悟更多,听这首歌比年轻人还要代入。
“好歌啊,那你应该是大明星了吧?没想到咱们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居然出了你这么个才子。”
“不是大明星,我要是大明星的话,叔你不就认识我了?”许阳笑了笑。
“嘿嘿,不管是不是大明星,但肯定是个明星,等会儿下车能给我合个影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的明星。”
“行,没问题。”
许阳没想到,他就是坐个计程车而已,居然给自己坐出来个粉丝。
虽然这个粉丝岁数有点大,但是对方有钱啊,並且捨得为歌曲付费,那这就很棒了!
宽城区铁北。
车子来到这里时,窗外的景色已经与其他区大不一样。
没有朝阳区繁华,也没有南关区的热闹,更没有净月区景色秀丽。
入目之处全是老旧的楼房,身为春城一环区的老城就是这样的,许阳那个孤儿院地址离车站就两公里路程。
眾所周知,车站附近的房子基本上是要多破就有多破。
尤其这里曾是日占区,胜利大街上还有不少小日子曾经留下的楼房。
房子里没有暖气,需要自己在屋子里烧炉子。
许阳的孤儿院当时也是这样的,冬天需要大早上起来烧锅炉,每天都会有个小孩负责。
烧锅炉时,许阳一般都会在炉子边放个地瓜,烤熟后又香又甜。
那个烤地瓜的味道至今无法忘怀。
许阳在外面不论是吃过什么样的地瓜,都觉得没有小时候的好吃。
就像是內蒙对夹,小时候吃的满嘴飘香,长大后却只能在笆篱子啃窝窝头。
下车后,司机很热情的楼著许阳肩膀拍了个照。
“小伙子,你刚才哼的那首歌,一定要抓紧上,我等著听呢。”
“放心吧,过完年忙完了我就发布。”
“那说好了,我就等著了。”
司机离开后,许阳这才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地產中介公司。
这里就是许阳曾经的孤儿院,如今却早已物是人非。
“你好先生,这里是**地產,你是买卖房屋,还是出租和租赁?”
“没事,我就是看看。”许阳摆了摆手。
他的话让房產经纪人小姐姐愣了一下。
头一次见到来这里看的,人家都是上门就说自己的需求,然后好抓紧时间给办理相关的业务。
还是头一次见到许阳这样的。
转了一圈。
许阳凭藉著记忆,一点点还原了曾经的画面。
感慨了一阵,便在房產经纪人小姐姐的异目光中离开了。
“这人嘎哈啊?咋光看不说话?”一个同事问了一句。
房產经纪人小姐姐扯了扯嘴角:“我哪知道?问他也不说,白白浪费了我这么久的时间。”
出了这里,许阳找到了曾经孤儿院的院长,他带了一大堆礼品过去,结果发现这里是敬老院。
曾经的孤儿院院长,如今已经已经在养老院开始养老了,甚至还有点老年痴呆。
不过在她见到许阳时,还是认出了他是谁。
这倒不是许阳有多乖,恰恰相反,许阳是最调皮捣蛋的!
认出许阳后,院长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古怪。
“没想到,最先来看我的居然是你!”
“老院长,我激动的你有子女啊,咋还跑来养老院了?”
“要是他们愿意养我,我也就不来了。”
这话说的很现实,有句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
尤其是老太太还患上了老年痴呆,这很考验子女的感情。
很显然,子女对老太太的感情並不深。
甚至后面有可能为了老太太的遗產打起来,
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事。
“我给你交了一年的费用,还给你带了点礼品,虽然不是很贵重,也算是我一片心。”许阳嘆了口气。
听到这话。
老太太有些动容,甚至表情都变得有些激动。
她没想到,曾经那个最让她头疼的孩子,却是最讲情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