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明末:我崇禎摆烂怎么了?! > 第109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第109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第109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怎么避免欺下瞒上、暗箱操作呢?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政务公开。去年,朱由检决定推行改革,任命毕自严为改革大臣,於是他將黄榜张贴於京师九门,这就是绑架朝廷,用朝廷的信誉和他这个皇帝的脸面作赌注。

你们百官不是喜欢封驳吗?原本一个皇帝查漏补缺的制度,被发展成了限制皇权的制度。这些是群臣之间的潜规则,但是百姓不知道啊!

百姓总觉得朝廷的一切命令都出自皇帝:如果日子过得去,就是皇帝圣明;如果被欺负了,来天灾活不下去了,这笔帐也会算到皇帝的头上。

百姓们就会吶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种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然后攻入京师,砍掉皇帝狗头。朱由检不能受这样的委屈,既然要他背负这口大锅,那么本著责权一致的原则,权力他也要拿在手上。

他直接把政令昭告朝野,就是在跟百官说:你们跟我作对的时候想清楚,如果驳回我的命令,那就是朝令夕改,透支的不仅是皇帝的权威,也是朝廷的信誉。朝廷的威严没有朝廷背书,你们这群大臣啥也不是!

所以,只要不是你死我活的斗爭,朱由检就可以通过卡 bug强行绕过中枢决策流程,一言而决。

除了绑架百官以外,还有好处就是让百姓知道朝廷在做什么,避免他们被下面的官吏矇骗。比如,朝廷规定了税收的种类、额度,下面的官吏如果多收,至少百姓能够有一丝与之爭辩的底气,不至於任人宰割。

虽然结果很可能依旧是悲剧,但至少撕开了一道口子,作出了一点点改变。政务公开那么简单、那么有效的制度,为什么不能执行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可使民由之,不可使民知之吗?!

朱由检颁布了开启大明第一次武举殿试的詔令,詔书就贴在文举进士的榜单下面,不怕没有曝光度。詔书简单介绍了武举殿试的规则:不论出身,允许各地武举人参加会试,会试之后再进行殿试。

如果文举属於全民了解的一般考试的话,武举就属於特长特招考试,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如何报考,不知道自己的条件可以参考。

早些年,武举选出来的是勛贵子弟;现在选出来的,大都是文官家里不成器的孩子,在正常科举卷不过別人的情况下跑来武举。

各种暗箱操作中了进士之后,就会进入锦衣卫等军方清贵部门。锦衣卫塞满以后,又朝著其他禁军伸手。土木堡之后,勛贵废拉不堪,也没有能耐捍卫自己的自留地,甚至“打不过就选择加入”,收受贿赂帮助安排这些膏腴子弟。

时间久了以后,就导致了现在的局面:锦衣卫近乎残废,京营糜烂不堪。

其实,政务公开不是什么新鲜事。朱元璋颁布的《大誥》,就是对大明法律制度的公开。

此外,皇帝的命令通过“詔书”“敕諭”等形式,由通政司、六科等机构传达到各级衙门,部分重要詔旨会“誊黄”后在京城及地方张贴公示,如重大政策调整、灾荒賑济、科举结果等。

地方官府接到中央文书后,需將涉及民生的內容,如赋役政策、司法判决、科举通知,以“告示”“榜文”形式张贴於市井、官署门前,或通过里甲系统传达至基层。例如,每年的赋税额度、徭役征派会在乡里公示,称为“实征册”。

政务公开在朝政清明的时候可以做到,当朝廷变得腐败、国家墮落之后,反倒是不敢执行了。判案不讲证据,拿不出对应的条框,全凭官老爷的心情,谁的背景硬、身后使钱多、谁请得起绍兴师爷,谁就能贏得诉讼。

寻常百姓爭讼,不管对错先打板子,如果不懂得使钱,那简直就是不给官老爷面子,往死里打。官府法律只为权贵服务,百姓没钱就没法想:打官司先交钱,受了委屈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下。

懦弱的选择自杀,性格要强的忍无可忍之下只能造反,又会被朝廷斥为“反贼”,被无情剿灭,死了之后还要背负骂名。“实征册”也越来越敷衍,成为一纸空文,官府徵税从心所欲,百姓牴触情绪严重。

既然怎么交都交不完,那么乾脆就不交,抗税情绪高涨,官府与百姓互为仇寇。朝廷的信誉破產,公信力荡然无存,社会组织度降低。

当满清榨乾每一滴民力用於战爭的时候,大明朝廷还在“是剿是抚”的问题上纠结不定:剿了,没人种田、没人交税,越剿大明越穷;招抚吧,又没办法让百姓活命,在吃完朝廷给的一点点賑灾粮之后,只能再次造反。

或许,大明的反贼们在打进北京城的前一刻,都不认为自己能够成事,只是眼巴巴地等著朝廷詔安,然后施捨他们一点点可以饱腹的粮食。只可惜,那时候朝廷连这一点点粮食都没有了,於是大明真就被这群流贼给打下来了。

可是打下来以后呢?他们经歷了最初的兴奋,掠夺豪强的钱財,迅速腐化墮落,然后突然发现自己空有银钱,还是找不到吃的。因为那时候整个北方已经赤地千里,基本已经种不出粮食来了。

北方有北方的摊派,南方有南方的血税。江南士绅喜好豢养家奴,豪奢之家动輒养奴数万。即使大明法律严禁“略卖”良民为奴,但事实上,地方豪强、縉绅凭藉权势,强迫佃户、贫民成为奴婢,成为普遍现象。

江南地主常以“抗租”为由,將佃农及其家属罚为奴僕,而这些人对待奴隶又极其残暴,以至於从天启到崇禎年间,江南奴变不断。他们以“索契”为主要诉求,成群结队地向主人发起衝击,要求主人交出卖身契,还他们自由之身。

他们与被重税逼迫得活不下去的小自耕农联合在一起,向权贵復仇。明明是鱼米之乡,却发生这样的事情。

最⊥新⊥小⊥说⊥在⊥⊥⊥首⊥发!

陕西布政使司布政使陈奇瑜、陕西巡抚洪承畴、三边总督孙承宗上奏:陕西大旱,麦苗焦枯,请求朝廷拨给賑灾粮!!!

朱由检提著硃笔悬在奏疏上,却久久不能下笔,就如同那些被他难住的考生一样,內心纠结不安,他放下笔,微微嘆了口气:“让孙传庭运一批粮食回去吧,再多的我也没有办法了,你们並没有做错什么,可是我救不了你们!!!”

年初朱由检囤积的四百万石粮食现在已经发出去一半了,內帑一百多万两银子也只剩下五十万,距离夏收还有两个月,南方会更早,可是南方的粮食容易堵在运河上,然后莫名其妙发霉,变成多年的陈粮,狠狠的贬值!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吞噬星空:从炼三千大道开始无敌 诸天问答通历史,古人全破防了! 希腊神话:从渔夫到万神之主 六零:院士重生,出手就惊动高层 四合院:全家逃荒四九城 冒险者?错!是金幣收藏家 善良黑魔法师不会梦见病娇公主 华娱:这个顶流从跑男开始发疯 半岛:我才不会和艺人谈恋爱呢 家族修仙:从种植一片绿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