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俩发生了那个.-但我想了想,现在不能对外公开我们关係。
老娘正处於事业上升期,不能因为这点子男女勾八事儿影响我的形象,老娘要做清纯玉女!”
1997年玉女掌门周惠敏全面隱退,短髮玉女梁咏棋填补市场空白。
凭藉音乐断层优势加上短髮美学和平胸。
梁咏棋成为港岛娱乐史唯一在单年內毫无爭议的玉女掌门人。
几乎是三天一上榜,五天一热搜,火的一塌糊涂。
一直到1999年柳飘飘横空出世,清纯舞女形象轰动全港。
走出一条玉女新范式,倔强与脆弱並存,千禧年玉女掌门。
可惜,后来在摄影陈师傅的镜头下,玉女变欲女不管怎么说,港岛所谓的“玉女门”营销,確实惊艷了大陆一个时代,李大白受其影响倒也正常。
事实上,青春靚丽、肌肤雪白、身材高挑的李大白还挺符合“玉女”的称號。
李大白走了之后,小绿茶也来告別。
她倒是想一直陪在方冬升身边,与其探討音乐,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
只是父母放假回家发现她居然不在,紧急连环cal她回家,参加高考。
没错,现在的大美园还是一位清纯女高。
小绿茶的指尖绞著衣角,清纯的脸蛋上满是不舍:
“导演,高考这段时间我就不能天天找您了。
四月的风要走99天才能吹到考场外。
每天晨读背单词时,我就把想对您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折成星星放进罐子。
等攒够99颗就穿成手炼,我再把它送给您。”
不愧是你大美园,这文艺范,绝了。
“您能帮我写一段话,每当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看看。”
小绿茶鼓起勇气,看著方冬升问道。
方冬升想了想,在她递过来的书上写道: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
小绿茶痴痴的看著扉页上的这句话,嘴里喃喃自语著提到高考,方冬升突然想起来小台妹也要考试。
他连忙给对方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葛格,我好累,每天不仅要演出、录歌,还要复习,七月份就要升学考试了——”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不过17、8岁的女孩子,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湾高官期实行“大学联考”,过度强调分数,忽略学生综合能力。
一直到后来的2002年,废除“大学联招“,实施多元入学。
1-2月举行学科能力测验,这是其中一次“高考”。
如果考试结果不满意,7月份还有一次指定科目考试。
两次结果都可以作为考大学的凭证·
对於小台妹的高强度工作和学业,方冬升也没办法。
这是人家庭的事儿,他一个外人也不好参与。
只能承诺,等她高考结束,带她在內地游玩。
闻言,对方一阵欢呼,这是她今年听到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剪辑室內无岁月,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空房间》这部电影的剪辑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
它不靠特效,也没有复杂的音效,纯纯是用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带动推进。
“这个电影怎么说呢”
张涂仁摸著下巴,看著画面,思考了许久,他才给出了一个评价:
“邪性,但又有禪意。”
尤其是当郭小冬在监狱的里,手上画了一只眼晴。
隨著他的手移动,镜头也在不断挪腾。
掌心的眼睛代表著人们的视线,只要他不愿意翻过来,別人就看不见他。
泰铭手上的眼晴图案灵感来源於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千手千眼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象徵“观照眾生、遍护眾生的无边慈悲与神通广大”。
这与泰铭在电影中作为一个超然、无言的观察者、介入者、修復者的角色高度契合。
同时它也是解读《空房间》超现实氛围、主角特质以及对人类隱秘欲望、孤独与救赎独特视角的关键密码。
也完美地契合了电影“於无声处听惊雷,在空洞里见人心”的核心意境“
方冬升指出电影里的几处细节部分提出修改意见。
又给电影上了个中影双轨字幕,毕竟要拿去参赛,总得让人家老外看的懂讲的啥。
约莫过了半个月,《空房间》的剪辑工作全部完成。
接下来的活就全是珠影厂的了。
厂长老王得知剪辑工作完成,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小规模看片会。
参与的都是厂里的老资歷,以及一些正在培养的“年轻导演”。
说是年轻导演,基本上每个人都在四十左右。
所有人都在期待方冬升给他们一个惊喜电影开头的几分钟,男女主並未有什么交集,就剧情创作而言,只能用平淡来形容。
但是台下坐的这群老傢伙,咳,电影人们却是聚精会神,连眼睛都不眨的盯著大荧幕因为电影开场的五分钟里,各种镜头语言从眼前划过,而且画面中隱喻的符號实在是太多了。
举个例子,后世献礼片《建国大业》中,这段歷史许多人都学过。
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关注?
除了民族情节之外,最大的惊喜就是仅140分钟的影片,就有170多位明星参演。
只要有人物出场,就肯定是大家耳熟悉能详的明星。
就像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明星盲盒派对,一个接一个的惊喜彩蛋般层层炸开·
此时放映室的珠影厂的眾人就是这种心情。
泰铭骑摩托穿行城市,后座无人却放置行李。
泰铭近乎仪式感的用铁丝撬开高级住宅门锁。
还有猛兽与美女的雕塑等等·
这才是刚开始的几分钟,很难想像后面到底还有多少精彩的镜头!
还有电影里出现的那些意象看个一遍根本就搞不清楚“这才是电影人该看的电影!”
“不错,关键是这些镜头和隱喻符號安排的非常贴切,並不是为了炫技。”
“天才,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导演!”
放映厅里的眾人低声討论著。
看片的过程中,不时有人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著心得。
亦或是记下不理解的段落,想要私下里再找方冬升请教。
这部电影,眾人绝对是开眼了。
以往珠影厂拍摄的电影大多都是直抒胸臆,表达敬仰之情的主旋律电影。
但遇到《空房间》这种寓意颇多,镜头语言嗨涩难懂的电影,他们顿时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倒不是说看不懂,只是觉得多少有些高深莫测的感觉。
不愧是拿过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的人,再看看方冬升的年纪,一群年龄四十岁起步的导演们,有些汗顏。
20多岁就能拍出这么牛逼的片子,谁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