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度量尺寸
节目组的场景拍摄地离老宅不算远,但一个在东头,一个在西头,李启文没怎么关注,
跟著马永涛来到现场后,他才发现,整个场景主要结构居然已经搭建得差不多了。
到底是腾讯的节目,財大气粗。
钱到位了,工期也赶得快。
只不过马永涛昨晚已经叫停了工程,工人们都在彩钢房里休息,场景里没什么人,只有工头陪著几人在內外视察。
李启文围绕著场景看了一圈,心里就有数了。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结构布局参考了晋省大院,从设计角度,的確挑不出什么毛病。
问题的根子,出在了度量尺寸上。
內外看完,他就问梁工要来了设计图。
看了看设计图的各项参数,他就確认了问题所在。
就是度量尺寸。
“怎么样?”
马永涛期待的看著他,试探问:“找到问题了吗?”
“嗯。”
李启文点了点头,淡然回答:“是度量尺寸的问题。”
“不可能!”
梁工闻言,当即开口反驳:“我的尺寸绝对没问题。”
一旁的工头闻言也急了,举手发誓:“我们绝对是按照设计图的数据施工的,一厘米也没差过啊!”
见他们都急著推责任,李启文笑著解释:“不是说数据出错了,是选的度量標准不对。”
听他这么说,工头顿时就鬆了口气。
度量標准这是设计师决定的,和施工方没关係。
果然,梁工顿时就急了:“度量標准怎么错了?这么基础的错误我会犯吗?”
李启文没有急著反驳他,而是冲他问:“梁工,你设计的这个场景,算是仿古住宅,对吧?”
“当然!”
梁工没有否认。
“那我问你,古代的建筑工程中,用的度量尺,是现代公尺吗?”
“不—是—”
梁工脑海中仿佛闪过了一丝灵光,他意识到了什么,但却没能抓住,被问得愣在了当场。
李启文见状,也没难为他,只是耐心解释:“唐代以来,中国古建的度量尺都是比较规范的,
只是和现代的尺寸不太一样。
尺寸是建筑的根基,也决定了建筑呈现出的整体比例。
因为古代建筑是按照建筑自身的原料来决定整体尺寸比例的,也就是材份制。”
李启文说著,走到了屋檐下,指著上方的斗拱结构,示意:“所谓的材份制,就是以斗拱**的截面为材,將材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
然后以材为基准,进一步將建筑的高度分为15等份,將材的宽分为10等份,每一等份称之为一分,也就是每一材的高宽比是3:2。
另外还有房契,这个房契指的是上下棋之间填充的断面尺寸。
契的高宽比是6:4,一材加一契,共高21分,称为足材。
所以在计算各级等材的材宽、契高、契宽的时候,要先求出单材每分的数值,然后分別乘以材宽、契高、契宽的分值听著李启文详细的讲解,梁工不知不觉间已经满头大汗了。
他终於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他是在用现代建筑的尺寸比例,来套用古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