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盲焊
“我不是说过吗?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李启文看得出黄梓涛也想试试,就抬手招呼:“来吧,你上手试试,很简单的。”
“吼吼!”
黄梓涛兴奋的来到了他身旁,看著他从车斗中取下了电焊机,搓著手问:“这个会不会很烫呀?”
“小心点就没事。”
李启文取出焊条,安在了焊枪上。
將月牙刃和需要固定的钢筋放在一起,他回头把护目面罩递给了黄梓涛,示意:“你拿著它看,我教你怎么焊。”
“好!”
黄梓涛兴奋上前,一边看了眼李启文,忍不住问:“你连电焊都会啊?”
“只会一点点。”
李启文笑著解释。
但他这句话倒还真不是谦虚,电焊的手艺,他还真就只会这种最基础的电弧焊。
而且这还是他上班那几年,跑现场的时候和焊工师傅们学的。
不过李光福老祖宗的记忆里,也有焊接相关的手艺,只是那属於纯手工的锻接。
焊接技术並不只是现代才有的,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隨著青铜时代一起出现了。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上面就有清晰的焊接点。
这说明在数千年前,古人们就已经掌握金属焊接技术了。
只不过那时候的焊接,是用手工焊的,比较粗糙。
一般是先铸造好青铜器构件,然后把需要焊接的地方对接在一起,然后將烧化的焊接金属液倒在皮革上,形成液珠。
然后用手把金属液珠按在焊接的地方,让液珠渗进焊接点,等金属液冷却下来之后,恢復固態,构件就焊接好了。
这种技术是铁匠的本行手艺,一直到现代,一些老铁匠都在用这种方法来补锅。
而锻接的难度就高了,是把烧红的金属叠加在一起,用锤子锻打,直到把它们打成一个整体。
这种操作在铁匠行叫回炉,也叫回火。
一般修復断裂的刀剑时,都会用到这种技巧。
锻接的难度要比焊接高得多,因为它不像是完全的重造,而是修復一部分区域的损伤。
而金属之所以损伤,是因为损伤处的晶相產生了变化,必须要把损伤处的金属烧红到临界点,
然后重新锻打成一体。
这个过程又都是纯手工操作的,对铁匠的技艺要求极高。
在古代,会锻接的铁匠,一般都是能吃到官粮的大匠师。
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电弧焊的出现,才逐渐取代了锻接的地位。
但电弧焊之所以能取而代之,也是因为方便快捷,成本低廉。
哪怕是普通人,熟悉个几次,也能掌握电弧焊接,
可要是论起对金属件的修復效果,电弧焊接却根本比不上锻接,
电弧焊就像是用胶水把断裂的金属粘在一起。
而锻接则是通过局部回火锻打,把断裂的金属件锻打成原来的样子,近乎復原。
但会锻接的铁匠师傅太少了,根本应对不了工业时代的需求。
而且焊接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了其他更先进的方式,效果甚至比锻接更好。
於是锻接技术也就渐渐被淘汰了。
拿著焊枪,李启文正要演示,却发现黄梓涛一个劲的往后缩,害怕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