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野蛮时代,拉开序幕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了阳历年底。
八二年的市里表彰会议即將开始。
提早一天,曹千事过来找陈光明。
见到陈光明之后,曹干事狼狼鬆了口气。
这段时间他想找更多达到要求的个体户去参加表彰会,但是这些个体户全都有所顾虑,不敢去。
不过只要陈光明这个代表过去,乡里也能交差了。
“乡里就我一个吗?”陈光明询问道。
他前世的时候確实听说过,很多受到邀请的人根本不敢去,有人连夜逃到外地避难,有人索性带著铺盖脸盆去开会,做好隨时进去的准备,没人愿意去。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確实查的严,进去的人太多了,
“对,有你一个就够了。”曹干事笑的勉强。
陈光明点点头。
两个人匯合之后就一起去了镇上。
镇上也还有一些人要一起过去。
其中就包括了曹青山,陈光明还看到了蔡师伯。
“师伯。”陈光明上前打招呼。
“好,好好。”蔡师伯对著陈光明点头。
看著陈光明有些感慨。
他也没想到陈光明在短短时间內,会把衣服作坊做的这么好,都还开了衣服店,有了自己的品牌。
现在都已经把他给比过去了。
如果不是他有著供销社的门路,现在恐怕都很难在镇上混下去了,但就算如此,他也能感觉到一股压力。
看来这次回去之后,他也要找陈光明谈一谈啦。
就在这个时候,蔡师伯身边的那些朋友们也上前。
蔡师伯就把陈光明介绍给大家。
其实不用蔡师伯介绍,场中很多人都已经认识陈光明这个最近一段时间最厉害的个体户了。
先不说陈光明之前因为万元户上过报纸,第二次因为农副產品回收帐上报纸的时候,他们就全都记住了,只是他们都没想到陈光明的在衣服上面还更厉害。
陈光明也跟大家一一打招呼。
薄雾笼罩著小镇的河面,寒意陡升。
一行人集合在码头后。
等待著那艘准备载他们前往市里的船只。
码头上聚集著不少来自各乡镇的个体户代表和乡里领导,大家神情各异,有人兴奋期待,有人紧张忧虑。
很快,一艘客船行驶过来。
船身漆黑泛光,虽不算大,却宽坚固。
水手们忙碌地准备系缆绳、检查设备。
曹干事站在陈光明身边,“这条航线是最稳妥的,从河进入甌江口,再顺江而上,小半天能到市区码头。”
陈光明点点头。
现在这个年代去一趟市里,確实不容易。
幸好他们这里水运发达,可以直接坐船去市区。
不然走陆路的话都不知道要转几趟车。
隨著一声哨响,船缓缓离开了码头。
他们这些人都是做惯了船的,並没有不適应。
路上,不少代表继续互相攀谈起各自经营的生意。
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结交人脉的好时机。
陈光明则利用这段时间,与蔡师伯以及几位同行交流服装作坊管理经验,以后他们或许还有合作的可能。
大家对陈光明也表现的非常热情。
主要还是陈光明开了几家衣服店,还成功申请了属於自己的品牌,这对於他们来说都是有价值的经验。
接下去不管是跟陈光明的衣服店合作,还是自己也去开衣服店,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陈光明也挑著话说著。
包括蔡世博在內的衣服作坊,接下去也都有可能成为他衣服店的代工厂,他没打算独吞衣服作坊的市场。
除此之外,他还听取蔡师伯和大家对未来市场走向的一些见解,这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在聊生意的时候。
他们也在聊著一些关於表彰会的传言。
有位年长些的个体户低声道:“听说今年市里对个体户扶持力度加大,这次表彰会有政策扶持资源。“
“你的消息准確吗,去年的时候也是说要扶持的,突然就变成了严查,只要维持现状我就满足了。”
“不管怎么样,肯定不会比现在差就是了。”
大家纷纷开口道。
既然他们选择去参加表彰会,肯定是抱有希望的。
陈光明有著前世的经验,对表彰会並没有什么担心,这次表彰会对他来说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大家问他的时候,他也都挑著好话说。
他的这份镇定似乎也渐渐的影响到大家,让大家有些紧张的心情一下子稳定下来,又聊回了市场的话题。
客船就在平缓的行驶著。
船行至江面宽阔处,已经可以见到城市的样貌。
隨著船只靠近温州码头,一股城市特有的人潮喧囂声逐渐传来,让人感觉到了属於市区的繁华。
落船后,有客车接送前往会议地点。
领导们对这一次的表彰会非常的重视,毕竟市里就是靠著民营经济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把这次表彰会视为重振是民营经济信心的重要会议。
透过车窗,陈光明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这座浙南城市的蓬勃气息,街道两侧的店铺,挑著扁担的小贩穿梭於巷口,自行车铃鐺声与拖拉机的轰鸣交织成一片喧器。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市区,不断的看著外面有別於小镇的景象,眼中全部都露出讚嘆的表情。
“如果有机会留在这座城市的话—”
有人嚮往的道。
但是旋即他们就又摇了摇头。
镇上可是有著他们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產业。
他们很快就到了专门负责接待的国营饭店。
今天从镇上过来已经太迟了,他们会先在这里住一天,等到明天的时候才会正式参加表彰会。
陈光明打算在表彰会之后好好在市里逛一下。
前世的时候,他对wz市里就非常熟悉。
现在虽然是82年的时候,但是很多的市场都已经建起来了,他打算去这些市场看看去。
晚上的时候,大家在国营饭店聚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