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沈教授靠上了一个富豪,平时经费充足,什么设备都有,本来就心存妒忌,觉得一个土大款,知道什么是天文学吗?
但是看到林哲的数据和计算后,自己又进行了验算,发现可能真的有可能发生旱情,
一下子紧张起来。
林哲把推测告诉可颐后,可颐也有点紧张,问道:“没有水可怎么办?我们做储水罐吧。”
林哲点头道:“这也是一条路,阿玲,你记一下。首先,我们要自已储水,建造私人水塔,还有地下储水池。我们自己再做一些大型钢製水罐。
偷偷的在我们的別墅和厂区打井,我猜想我们这里的地下水含盐量高,选用抗腐蚀的钢材做设备。
以前去乡村,有的村子收集雨水,我们也在厂子和房子的房顶安装导水槽和过滤系统,將雨水导入储水箱。
另外,买几套小型的蒸馏式海水淡化设备,我们自己做海水淡化。”
可颐笑道:“嗯,这样应该就可以了,至少我们是不差水了。我马上就安排。”
林哲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节水的措施,我们要学会用海水或者再生水,特別是工厂,某些环节用海水可能更好。
这个我会研究,但是纺织厂我觉得用水量太大,可能会不能经营,你考虑考虑,看能不能去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地方建厂。”
可颐道:“会这么严重吗?”
“很可能是百年一遇的大旱,我们这些人还能有办法,但是那些穷人可能真的要受苦了。这个弹丸之地,还是需要那边的支持,否则稍微一点点的波动都会造成灭顶之灾。”
“为什么呢?”
林哲道:“现在港岛的供水自给率不足30%,70%需要依靠对面的水库和水系,一旦那边发生旱情以及特殊情况,港岛脆弱的生態平衡会立刻被打破。”
晚上,书房里。
林哲用自己的物理知识、数学原理以及最近恶补的天文学知识,思考造成这次大旱的原因。
根据香港天文台1950-1962年的降水数据,今年1-5月的累积降水量仅403.5毫米,这种极端负异常不能简单归因於年际变率。
根据天气图和海温图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较气候平均偏西约4.3个经度,588位势什米线西伸至108°e。
赤道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为-0.8°c,符合弱拉尼娜事件特徵。通过计算沃克环流强度指数可以確认增强的下沉支流正压制南海季风槽的发展。
而且1961年太阳黑子相对数rz=35.2,处於第19活动周下降期。根据hale周期理论,
地磁ap指数持续低於15,这种行星际条件可能通过电离层-对流层耦合机制影响。
综合这些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当前乾旱的持续概率超过85%,
且具有正反馈特徵。
这不是预测,而是基於流体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必然结论。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哲一边完善这套理论,一边研究用海水代替普通水在自己的工业布局中。
林哲写了一篇《1962年华南极端乾旱事件的动力学机制与预测模型一一基於多尺度气候系统耦合分析》,其中摘要部分写道:本文通过构建多尺度气候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了1962年华南地区极端乾旱事件的物理成因,並提出了一种基於海-气-陆耦合作用的乾旱预测方法。
並提出结论:此研究揭示了当前供水危机的物理必然性。模型显示,若9月底前无颱风缓解,港道將面临1947年以来最严重水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