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採摘几天后早出的后,便是秋日里最美,最重要的金色梯田的收割季节,秋日里稻穗在微风中摇曳,形成一片波涛起伏的金色海洋,空气中瀰漫著穀物特有的醇香。丰收在即,整个村落都笼罩在一种忙碌而喜悦的期待之中。
这一日,村长秦茂山亲自来到秦思齐暂住的秦大安家。
脸上带著热情的笑容,对正在窗前翻阅书卷的秦思齐道:“思齐,眼看就要开镰收稻了。按咱们这儿的老规矩,开镰前得祭田神、行开镰礼。你是咱们村如今最有学问、最有身份的人,这场合,非得请你来主持大局,给咱们村討个好彩头不可!”
秦思齐闻言,放下书卷。立刻起身,恭敬道:“茂山叔言重了。祭祀田神,乃农耕大事,关乎全村生计。思齐虽读了几本书,於此道却是晚辈学生,一切但凭叔父和村里长辈们安排,思齐定当遵从习俗,虔心参与。”农耕乃百姓立身之本,祭祀更是头等大事。自己虽中了举,但根子依旧在这片土地,绝不能因此脱离了根本。
秦思齐谦虚的態度让秦茂山十分受用,连连点头:“好!那咱们就定在明日处暑后第六天,时辰就选在卯时三刻(约清晨6点),日头刚起,露水未乾的时候,最是吉利!”
秋收前:“祭田神”与“开镰礼”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白湖村最好的几块水田边,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仪式虽不盛大,却充满了淳朴的仪式感。
祭品筹备:“农家三献”
祭品早已备好,摆在田埂最高处一块被磨得光滑的天然大青石(被视为土地神的化身)前,简单却心意十足:
第一献:“谷种样本”:秦茂山亲自从田中选取了十穗最为饱满金黄的稻穗,用红绳仔细綑扎好,感念田神赐予的种子与丰收。
第二献:“糯米粑粑”:用的是去年留存下来的上好糯米,蒸熟后由村中巧手的妇人反覆捶打,做成圆润软糯的粑粑,象徵今年的收成圆满美满。
第三献:“酒”:自家酿造的土酒,盛在一个粗陶大碗里,酒香清冽,被视为与田神沟通的最佳媒介。
秦思齐站在眾人之前,看著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祭品,心中感慨。这与经典中记载的繁复祭祀截然不同,却更贴近土地的脉搏,充满了农人最直白的感激与祈愿。
主持仪式的村长秦茂山,穿著黑色对襟布衣,腰间繫著绣围裙,手中持著一柄锈跡斑斑却擦拭乾净的司刀上系铜铃和一副油光发亮的“竹卦”。
秦茂山步履蹣跚却神情肃穆,他先是摇动司刀,铜铃发出清脆而空灵的“叮噹”声,绕著即將开镰的稻田缓缓走了三圈,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用这古老的铃声唤醒沉睡的田神。
隨后,站定在土地石前,面向稻田,用当地的腔调,悠长而苍凉地念诵“祭田词”:
“田神公公哎——听我言吶——”
“今年风雨哎——都顺遂吶——”
“稻穗长得哎——金灿灿吶——”
“求您保佑哎——开镰天吶——”
“无风无雨哎——谷满仓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