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於研究对手实在起不到帮助,而且对杀本来就更看临场发挥,研究也没屁用。
再加上刘昌贺和徐奉朱两个力量最强的大老粗都没在,所以其实没人能理解依田的选择。
在他们看来,这种遇事不决就开战的风格是对围棋的玷污!
流派之爭堪比党爭,相互之间谁都看不起。
“今天主要找大家研究几件事。”曹熏鉉忽略了依田的谱子,高声说道。
“棋风这个东西比较抽象,现在虽然有十几张谱子可以用来復盘,却也不一定够。
但是点三三,是尹江钟爱手段,我们需要研究一下究竟为什么。
这里昌浩的判断是为了目数和节奏,我觉得有道理,各位都是高手,还有其他想法么?”
一时间议论纷纷,大家都討论起来。
尹江其实也並没有经常使用点三三,但比起其他根本不用的棋手,他已经算是非常频繁。
而且走出的样子也很多,確实值得分析一番。
过了半响,见眾人並未討论出结果,曹熏鉉又一次率先开口:“首先最经常见到的这个,挡住以后爬的布局。
毋庸置疑,这个肯定是双方角地和外势互换。”
大家对这个也都没有疑问,大家的疑问在於为什么这么换。
这个定式走法並不稀奇,但没人走自然是因为点进去的一方太亏。
外势太厚了。
“起码这个下法的目的只能是这个,他觉得交换是赚的。”
李昌浩却突然开口:“没有二路扳粘。”
眾人都是一愣,这个確实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尹江每次爬完就结束了,並没有进行二路扳粘,都是后续才会针对这里再做处理。
“区別在哪呢?”有人提问,看起来也只是欠了一手交换而已,还隨时有可能被扳进来。
但李昌浩对於棋形的厚薄確实很敏锐:“外边不够厚了。”
他虽然惜字如金,但大家都是职业棋手,一听就懂,
如果是二路扳粘的三三下法,被点角的一方外边铁厚,也几乎没什么破绽。
但现在少了这一手,角部明显是漏风的,比如那个断点就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李昌浩给这个定型提供了一些新思路,但实战价值的话,大家心中还是要打个问號。
天大地大,我觉得最大。
每一手又不能用准確的价值衡量,即使尹江回回都这么下,也未见得就是赚的。
更多的可能是他在这里亏的都在其他地方找回来了。
有的人就觉得即使没有二路扳粘也是点角方亏,即使不亏也下的不舒服。
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毕竟实在没有量化的標准,全凭感觉判断。
曹熏鉉见没人有其他意见,又摆了第二种。
正是连扳以后弃掉两子的三三下法,也叫正爽定式,
这个也是古谱就有过的形状,而且更好理解一点,弃子取势。
虽然开在一二三路,但隨时可以向上贴出的头实在太硬了,而且另一边看似是弃子了,隨时还有立下的先手。
尹江和曹熏鉉的第二局棋中,就用了这个定式。
只不过由於右边尹江拿到了优势,那局棋中的角部直接被尹江弃子了,开也没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