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笼罩在四九城上空多日的阴霾,似乎终於有了一丝即將散去的跡象。
敏锐的人们能从《日报》的字里行间,和新闻广播微妙的措辞变化中,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场迟来的清算,已是箭在弦上。
然而,谁来射出这石破天惊的第一箭?又该以何种方式射出?
这是一个无比棘手,也无比沉重的问题。
在京城西郊的一座幽静的园林里,一位负责日常工作的老人,正独自坐在湖边,久久不语。
他知道,无数双眼睛正注视著他,等待著他做出那个足以影响国运的决定。
但他更清楚,这个决定,不能仅仅由他一个人来做。它必须是所有正义力量的共同意志,必须顺应那早已沸腾的民心。
“时候,真的到了吗?“他喃喃自语。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身后,传来一个沉稳的脚步声。
一位同样饱经风霜的老者走了过来,递上一份文件,轻声但坚定地说:“民心不可违,时机已到。这是下方同志们整理的情况,您看看。“
文件不厚,但每一页都重若千钧。
上面没有激昂的口號,只有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名字,一桩桩令人髮指的罪行。
老人一页页地翻看著,握著文件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最终,他合上文件,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走了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
他站起身,望向那片象徵著国家心臟的城中心,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准备吧。让所有相关部门,严阵以待。这一次,务必一击必中,绝不能再有任何反覆!“
命令,如同一道无声的电流,迅速传递了出去。
没有慷慨激昂的会议,没有振臂高呼的口號。
但一张无形的大网,在这一刻,悄然张开。
地点从中枢核心转移,参与人员也从元老层扩大到了所有即將参与行动的核心领导层。气氛庄重而严肃。
主持工作的老人亲自站在台前,没有激昂的开场白,只是平静地打开了一份经过特殊处理,隱去了所有超常规信息来源的,名为【曙光】的材料摘要。
他知道,里面的每一份材料,都承载著人民的期盼。
“同志们,在行动正式开始前,我受最高层的委託,向大家通报一些情况,关於以那几个人为首的少数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所犯下的一些严重错误。“
他的声音不带个人情感,客观而清晰,迴荡在寂静的会场。
“第一部分,破坏团结,製造矛盾。“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缓缓说道:“根据材料显示,自特殊时期以来,这少数人出於个人野心,无视原则,製造派別,排斥正直的同志,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三百一十七起內部矛盾激化事件。“
“其中,很多我们事业中的好同志、老同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公正待遇。“
他每说一句,台下眾人的神情就凝重一分。在座的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他们深知“团结“二字对於这个新生国家的重要性。这些数字背后,是组织的创伤,是事业的损失。
他翻开了新的一页,声音依旧平稳。
“例如,一位令人尊敬的、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老同志,因为不愿违心附和,被那少数人扣上了各种莫须有的帽子,受到了非常错误的对待,其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一度被迫中断了工作。“
“嗡……“
台下第一排,一位始终沉默的老者,在那略显嘈杂的议论声中,缓缓睁开了他那双蕴含著风雷的眼睛。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指节却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主持人继续说道,像是在陈述一段令人痛心的歷史。
“还有另一位功勋卓著的同志,因为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肯盲从他们的错误指挥,被他们罗织罪名,下放到艰苦地区。其家人也受到了牵连,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话音未落,台下已经响起了被压抑的嘆息声。一位同样在外交战线工作过的女同志,眼眶泛红,紧紧地抿著嘴唇,那不仅仅是同情,更是对那个黑白顛倒、人才被压制的年代的无尽痛惜。
如果说,排挤忠良、打击同志,点燃的是在座眾人心中对“正气不彰“的愤慨。
那么,当他翻开材料的最后一章时,被触动的,就是足以让所有人下定决心的,对“国计民生“的责任感!
“最后一部分,【民生篇】。“
他深吸一口气,用比之前更沉重的语调说:
“经济方面,根据专家组的推演评估,因为这少数人推行的错误路线,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走了很大的弯路,错失了宝贵的发展时机!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民生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地方出现了本不应该出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