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高林带著怀里的暖意回到家。悄悄停下自行车,轻手轻脚进入厨屋。
生意不能耽搁,再晚也得把东西备齐。
待一切收拾妥当,时间已经临近两点。
草草冲洗身子,睡意全无。
煤油灯火苗跳动著,把他的影子投在土墙上,晃晃悠悠。
他坐下摸出纸笔,在灯影里沙沙地写。
『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錶、电视机、家具、房子。』
这些是结婚前要准备的东西,既然答应了,就要实现。
他想给小哑巴一个体面的婚礼。
自行车已经有了,余下的粗粗一算,少说也得三千开外,其中砖瓦房占大头。
这还只是明价,那些要命的票证、工业券才是最大的难题。
高林长长吁了口气:“为什么不穿到九十年代去,那样还可以请宝总和爷叔帮帮忙呢。”
他自嘲的摇摇头,甩开不切实际的念头。
笔尖重新落下,重重地圈出两个字:饭馆。
目前摆摊的利润不错,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开饭馆一直是高林心心念念的事。
笔尖轻轻敲著桌面。
篤...篤...篤.....
高林的思绪飘远了,脑子里蹦出了几个名字。
悦宾饭馆、味美馆、长短亭。
这些都是在80年开的个体饭馆。
bj的悦宾饭馆,由刘桂仙和丈夫郭培基创办,一开始是为了解决五个子女就业问题。
高林过去也和他们接触过,听说当时光跑手续就了一个多月。
开业当日登上北京晚报头版,外国记者爭相採访,美国合眾社称其为。
“私人工商业復甦的象徵。”
不过很快被邻居举报『里通外国』,『搞资本主义』。
直到81年春节,才平息爭议。
味美馆在上海,由待业青年陈贵根创办,首月创造了3000元销售额。同年十月就被接到bj会见领导了。
长短亭就比较倒霉了,在yp区卖点心。
因为收入太高,遭人眼红举报。手续齐全的情况下,生意被叫停。
这些人摸著石头过河,给后来者趟了条道。
开饭店的路子是有的,但难处也明明白白。
一个是营业地点,第二便是人员。
他们用的是自家房子,人员也都是家里人。
高林在城里可没房子,难不成开村里?那不是和在农村开咖啡馆一个概念吗。
高林揉了揉发紧的眉心。
眼前还得等那张个体户的执照批下来。
往后才是寻门市,拾掇门脸。
人手倒是有现成的,大哥大嫂、范二都是自家人,就算有人查,也可以说是家里人帮忙。
至於赵家四兄弟...倒是能以学徒的身份出现。明个问问他们的意愿。
高林撂下笔,搓了搓脸。
思路理清之后,心里终於轻鬆了些。
正巧此时,邻舍的鸡又开始叫哥哥~撕破了这黎明前的寂静。
他收拾收拾东西,將虾肉做好,准备出发。
今个打算早点出摊,回来再补一觉。
刚把东西挪到门口,忽听码头那边“咚”地一响。
抬眼望去,范二那黑瘦的身影出现在晒场上。
他瞅见高林在搬东西,赶忙上前,压著嗓子说:“二爷,放著我来!”
他生怕吵醒高林父母。
高林看著他:“不是让你回去休息吗?”
范二咧嘴一笑,探手接过东西。
“二爷你不歇著,我怎么好意思去睡大觉啊。”
高林笑著在他肩头拍了拍。
这小子越来越懂事。
照旧,鸡蛋等东西搬上范二那条小船,高林骑著自行车往城里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