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闻言,侧目看向秦淮如:“你倒是学会了扮好人。
你知道我当初是如何熬过来的吗?何大青离去后,我和兄弟二人沿街乞討,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甚至差点饿死。”
“那时多亏一位大娘与大爷收留,我们才得以存活至今。
若非他们当初相助,恐怕我们早已不在人世,更別提今天的我了。”
秦淮如听罢,方知傻柱年幼时竟歷经这般艰辛。
他从未想过,自己因久居外地,对四合院过往一无所知,直到此刻才了解傻柱曾经歷过的坎坷与磨难。
如今的傻柱已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不再轻易受他人左右,这正是秦淮如期待的模样。
秦淮如还想规劝傻柱,道:“傻柱,莫要再执著於往昔,否则你会活得疲惫不堪。
铭记仇恨的生活並不轻鬆。”
傻柱默然无语,对秦淮如的言语充耳不闻。
秦淮如深知此刻无论她说什么,傻柱心中都积怨甚深,绝非轻易能释怀之事。
四合院的邻居和朋友们见到傻柱与他的父亲,从二人的神態便猜到傻柱对父亲怀有深切怨恨。
毕竟,父亲未尽养育之责,拋下他与妹妹后便不再过问。
此时,轧钢厂的工人们已大多用餐完毕,酒足饭饱。
厂长和经理对林经说道:“今日到此为止,我尚有要事需处理,先行告退,改日再聚。”他们又称讚林经的厨艺,称其菜餚美味至极,是从未尝过的佳肴。
林经没想到他们会如此讚赏,仅学了两天便掌握了这门技艺,也感激那位教他的厨师兄长。
如今他明白自己的手艺得到了认可,定能吸引更多食客。
轧钢厂的工人眾多,数百人每日光顾他的食堂,足以让他忙碌。
林经甘愿辛劳,只盼用餐人数越多越好,这样便可获得更多收入以抚养孩子。
两个孩子正等待他的照顾,日常开销也需不少费。
听闻厂长提议,林经倍感欣喜,答道:“多谢厂长厚爱,您的恩情我铭记於心,无以为报。
日后定当邀您畅饮几杯,今日人多,或许您还未尽兴,改日我必陪您痛快一敘。”
厂长听完林经的话后摇摇头说道:“不用跟我见外,咱们都是厂里的工人,都在为老板效力,都属於轧钢厂的一员。
以后別这么生分了,就像一家人一样共同生活,互相扶持。”
林经听罢厂长的话,內心十分欢喜,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此刻的心情。
他只能感激地点点头。
站在一旁的经理见状,明白厂长对林经颇为欣赏。
林经在厂里一向表现出色,无论是电力故障还是机械设备出现问题,他总能在最短时间內完成维修,避免工人停工影响工厂效益。
因此,他深得厂长和经理的信任。
厂里重用能工巧匠,而林经不仅擅长修理设备,还会做美味的鸡蛋羹,在厂里颇受欢迎。
厂长担心林经若开设食堂后便辞去厂里的工作,这会影响工厂的运作效率。
於是厂长建议:“你可以开食堂,但厂里的工作不能丟,这是你的铁饭碗,即使將来退休也有保障。
食堂的收入可以作为额外的补充,但不能完全依赖它。”
林经理解厂长的担忧,担心自己开设食堂后会忽视厂里的事务甚至辞职。
然而,这份工作承载著他多年的心血,他绝不会轻易放弃。
他决心同时兼顾厂里的工作和食堂的经营,这样才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更好地照顾老人和孩子。
仅靠厂里的工资,他可能难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
因此,他想通过开设食堂解决当前的实际困难。
儘管家庭经济基础薄弱,但他肩负著赡养老人、养育孩子的责任,这也是他努力奋斗的动力所在。
这事儿得不少钱。
林经沉思片刻说道:“厂长您儘管放心,我绝不会耽误厂里的工作。
食堂也必须搞起来,这两件事我一样都不会丟下。”厂长听后安心了,他今日前来正是为这事,可不想林经就此撂挑子。
厂长略一思索,说道:“林经,听你这么讲我就放心了。
我还有些別的事要处理,就不多打扰了。”说完,厂长缓步走出食堂门外。
食堂內眾人见厂长与经理离开,都明白这两位是贵客,厂长定会妥善相待。
林经一路將他们送到外头,伸手与厂长、经理握手道:“欢迎今后常来我的食堂坐坐,祝厂里一切顺利。”厂长和经理闻言,笑容满面。
厂长说道:“你就快回去吧,轧钢厂的工人们和四合院的街坊都在等你,別在外头耽搁太久。”
话音未落,两人已离开林家门口,朝家中走去。
林经站在原地看著他们的背影,深知厂长对他们颇为看重。
往后自己更要在厂里好好干,才能不负厂长的信任和支持。
他知道厂长对他格外关照。
林经清楚,食堂里还有不少客人没走,有轧钢厂的工人,也有四合院的邻居。
这些邻居与林经关係甚篤,今日食堂开业,特意赶来捧场热闹一番。
若食堂人数减少,氛围淡了,林经便折返食堂。
此时,於莉正挨桌为客人盛菜送饭,林经深知今日於莉的辛劳,池塘忙碌中,唯有她最累。
她心疼儿媳,但此刻顾不上这些,他们必须做好接待,避免閒言碎语。
毕竟今日是自家食堂开张,得让食堂里的“七八三”工人与四合院邻居满意。
满意而来,满意而去。
林经意识到该敬酒了,因今日是自家开业,他走向於莉提议:“咱们去敬下酒,看他们已饮了不少,再迟怕真要散了。”
於莉听罢点头,隨手取了两瓶酒,说道:“好,一起去敬酒。”
隨后二人持杯走向第一桌,那是轧钢厂工人的座位。
毕竟日后还需这些人常来捧场,支持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