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瑀內心无语,表面上该解释还得解释。
“姑父,您知我如今负责兵部何事务?”
林如海摇了摇头,他还真不知道,从年前到如今,他病歪歪的在床上。
连这林家眾人都管不下来了,最多也就关心下內阁大佬的动態,哪还有精力管贾瑀这五品官。
贾瑀將关口重建、军队组建、税收重整的情况,向林如海介绍了一遍。
林如海听后,连连点头,称讚道:“贤侄,你这事乾的不错!不但增加了朝廷税收更多的是利於天下行商,最终使百姓得利。”
“可是,这和我有何关係?”
“林姑父,您估摸著,一般省份的关口一年能收多少税收?”
林如海思考了一会,“贫困省份一个关口大约能收税2万两左右,富庶省份约莫在20
万两银子左右。”
想到此处,他惊讶的看著贾瑀:“贤侄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兵部任职?
2
他暗自算了一笔帐,现今各省独立在外的关口,大约有90多座,不包含边军的关口。
以一个关口一年收10万两银子税收,一年就有900多万两。
如果是边军关口也吃下来,那税收起码翻倍。
林如海可不是那见得利益走不动道的人,他反向思考了一会。
看向贾瑀的眼神,有点不对劲了。
“嘶!这里面的风险,比这盐政还大!我林家不得绝脉!”
“玛哥儿,坑我!”
【唉?唉?这是什么眼神,我话还没说完,乱想什么呢!我哪有让你去兵部?】
“姑父误会了,此事既然是兵部主持,您就不要掺合了。”
贾瑀调侃道:“这里面关係错综复杂,没有极强能力和后台,可不是好惹的!”
林如海面色尷尬,他虽是太上的人,这命丧黄泉之际,太上不也没保他,还是贾瑀求当今派来了太医。
“那贤侄的意思是?”
贾瑀指著林如海书房內的自走钟说道:“我在来时的路上,就在想如今各州府、各省之间,货物流通,都设有关口收取税收。”
“可这些西洋玩意,流通到咱们大顺朝,赚走了咱们那么多银两,就光靠三十抽一的商税,能收多少银子?”
“就以这自走钟为例,卖给咱们一万两还不带还价了,咱们还爭著抢著要。”
“三百两的税银是不是少了点,咱们是否可以通过设置关税,再收上一笔?”
“既不提高咱们的商税,伤了咱们大顺朝民,又能够为朝廷增加一大笔税收?”
收取关税的事情,不是贾瑀来时路上才想到的。
而是过年看到邵炎彬在广东那边,混的如鱼得水,与外国友商赚的是盆满钵满。
而京內官员对此是一无所知,只知道收取货物所值的商税,3.3%左右。
再加上点陋税,也就是进入私人腰包的好处费2%左右。
贾瑀在问清楚后,感慨这帮官员真乃顺民啊,记得后世蟎清时期关税得有个5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