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想表达什么,那是昭然若是。
过年期间,贾宝玉还真上门去了。
连贾母和贾政也没有拒绝,真是莫名其妙的贾家眾人。
不过北静王和四王八公这等层次的选手,已经不被当今看在眼里了。
看看『四王』里面,“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
除了北静王水溶外,其他『三王』的子孙都被降到公爵一级,而且远赴边疆偏远山区。
不对,东平王府不是,他们家被封在了现如今的舟山群岛,是抵抗倭寇的前沿阵地!
有著地方文官的肘,东平、西寧和南安王家的子孙,日子过的也不太舒服。
所以,当今派出一个忠顺王爷,和他们打打擂台也就差不多了。
“什么档次啊,也来碰瓷!”
尤其是这次对付太上之后,武勛势力被削弱了大半,当今更是不將他们放在眼里。
北静王的上窜下跳,当今就当看猴戏似得。
一招贤德妃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回贾府省亲,就能把北静王的拉拢给抵消大半了。
这是宫內传来的消息,当今的態度就是如此瞧不上他们,让一个女的对阵水溶。
“这贤德妃省亲,咱一定要参与,不知道能捞到多少见证值!”
在贾璃关注西北战役时,时间飞快流逝,很快就来到了正月十五。
其实自正月初八日开始,就有宫內太监来到省亲別院察看大概。
比如贵妃娘娘在何处更衣,何处閒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下休息。
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在別院內各处设置关防挡围指示贾府人员在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式都一一註明了。
外面还安排了礼、工部官员並五城兵马司西城指挥所打扫街道,攀逐閒人。
总之一句话,確保贵妃娘娘出行符合礼仪,並且不被外人打扰。
这也是典型的古代封建传统思维方式。
贾璃前世看过一个笑话,说一个人穿越到古代,
突发奇想,想通过毁一贵族女子声誉的方式,然后娶到这位贵族千金,
贵族族长,非要凭藉丰富的阅歷和多人智囊团,在顺天府公堂之上,与主角斗智斗勇。
想尽办法证明自家闺女,与主角素不相识,主角言语纯属污衊!
贾璃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几年,不要说是贵族了,就是隨便的一个县令。
如果当地豪族的女儿被人污衊。
县令知道后,先把污衊之人抓来,以盗窃之名,先打二十大板,承认自己偷过东西没?
承认了就打断双腿,不承认继续打,打到承认为止。
承认错误之后,签字画押,丟入大牢。
然后第二日发现死在监狱里了,原来是被自杀!
县令屁顛屁顛地跑到豪族那里,说明缘由,喝茶邀功。
当地豪门听说后,非常感激县令,顺手就是三千两银子奉上。
次年的赋税役,豪族肯定是大力支持。
至於那孩子盗窃了什么,就看县衙里少了什么!
古代贵族千金的清誉是最重要的,当年贾母想让林黛玉与贾包玉一同住在她身边,完全就是不考虑林黛玉的声誉。
到了正月十五,贾母、贾赦、贾政,还有造命在身的女眷,都按照自己的品级穿戴整齐。
王熙凤又是妒红了眼,本来贾璉任王府长吏,她也有机会获得一个浩命,结果是功亏一簧,贾璉差点流放。
她只得和小一辈的迎、探、惜三春站在一起。
別院內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爭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
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
街头巷口,都用围幕挡严实了。
本来原著中,元春一行要到戌时,也就是19~21时才从宫內出发。
贾璃懒得站在那里傻等,就没有回贾府,而是准备等刘楷通知他,他才回去。
可等他正准备趁著元宵佳节,来一波抽奖,看看会不会成为欧皇,刘楷就来信儿了。
当今催促元春回府省亲,元宵都没有陪她过,下午未时就打发她出宫了!
“是我搞差了,原来省亲是太上同意的,她们出宫前应该去万寿宫请安跪谢!”
“可现在太上南逃,万寿宫也被当今一把火给烧没了!”
贾璃接信后,快马加鞭的赶回贾府,见证值可不能错过了!
当贾璃赶到省亲別院,这边已经戒严,閒杂人等不得入內!
贾璃当然不是閒杂人等。
本来贾璉、贾宝玉他们见到贾璃骑马赶来,以为他会一直被拒之门外,错过了这次贵妃省亲。
正要看贾璃笑话的他们,脑袋伸的很长,嘴角微微上扬,带著嘲讽的意思,一点也没有恭敬之意。
这些全被一旁太监记录在案!
第一道防线,是五城兵马司西城指挥所这里的侍卫,都认识贾璃这位主公,自然是一路畅通无阻!
贾看笑话没看成,一脸失落。
到了第二道防线,是宫內太监组成的防线。
贾璉心想:“第一道防线不敢得罪你,是因为你是贾家人,这宫里的太监们可不买你的帐!”
只见贾璃来到帷慢前,低声和一位公公攀谈了几句。
不一会,那太监就放行了,贾璃一身猛虎补子官服站在贾赦后面,贾珍前面!
贾敬这种场合是不会来的,丝毫不给皇室面子!
一时,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
这些太监会意,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
半日静悄悄的。
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將马赶出围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
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
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隱隱细乐之声。
贾璃等的有点不耐烦了,古代为何有这么多礼仪?
说到底还是用礼立规,增强统治阶级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