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改革大幕
方致远在《孤胆特工》上映第三周,回到了內地。
方致远回到北影厂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厂长办公室,將《孤胆特工》在香江的上映情况,向陈志谷作匯报。他平静地告诉陈志谷:“《孤胆特工》在香江大爆,按目前走势来看,最终票房超过5000万的可能性很大。”
陈志谷大喜:“5000万!那最后的总收入大概有多少?”
方致远给陈志谷算帐:“《孤胆特工》香港票房5000万,扣除17.5%的娱乐税,院线分成,以及发行费,差不多1700万的样子,这个钱差不多刚好抹去电影的成本和宣发费,剩下的版权收入就是电影的纯收入!最终应该能卖6000万左右!”
陈志谷像屁股上安了弹簧似的,一下蹦了起来。
“6000万纯收入,你不是开玩笑吧?”
“当然不是,因为《自中无人》海外表现非常好,东瀛票房9亿日元,韩国票房票房600万美元,其他地方也都表现出色。这些地方听到《目中无人》原班人马推出新片,都抢著要买,再加上欧美版权,6000万港幣完全有可能。”
“6000万,那北影厂能分1800万!港幣兑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1港幣可以兑换0.71元人民幣。”
陈志谷拿出一台计算器,飞快地输入两组数字。
当最终结果出来的时候,他將计算器往桌上用力一拍,激动得语无伦次:“1278万人民幣!1278万人民幣啊!一部电影赚了1278万人民幣啊!要是能拍4,5部这样的电影,那北影厂就脱困了!”
陈志谷看著方致远,由衷地道:“致远,你真是北影厂的希望啊!”
方致远笑著摆摆手:“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陈志谷兴奋地搓了搓手:“有件事忘了告诉你,前两天电影公司会议召开,
咱们北影厂拷贝数创了歷史记录,你们第四组的《孤胆特工》卖了463个,《警察故事3》卖了447个,《追击二王》卖了321个,《秋菊打官司》341个、《凶宅迷雾》243个,《千里寻凶》174个,在加上年初《大撒把》的224个拷贝,一共卖了2213个拷贝!”
陈志谷拿起计算器算了算:“《秋菊打官司》不是北影厂投的,北影厂分不到钱,《孤胆特工》北影厂能分138个拷贝,加上其他电影,最终拷贝1547,一个拷贝10500元,也就是1624万,去掉成本678万,利润是946万!”
陈志谷看著方致远,笑容灿烂地道:“再加上《孤胆特工》的1278万,利润就是2224万,你们第四集体一年创造的利润,比北影厂过去十年的利润还要多。
有这么多利润在手,北影厂改革可以正式启动了!”
方致远一愜:“你打算开始改革了?”
陈志谷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本来打算年底再进行改革,但今年电影行业出现全国性大滑坡,今年前6个月,电影行业发行收入减少17.6%,观影人次下降2
1.2%,下滑速度之猛烈,简直到了触目惊心程度。”
陈志谷压低声音道:“现在上面也急了,前几天召集电影厂厂长和电影公司经理开会,他们在会上透露,准备对中影公司动手术,打破统购统销,到时候不再按拷贝计算,而是根据票房分成,电影厂的好日子要来了。”
方致远见陈志谷言语中带著欢喜,知道他对打破统购统销报了极大期望,觉得打破统购统销可以让电影厂提高收入,摆脱困境。不只陈志谷这么想,各个电影广的人都这么想,甚至连曾经的方致远也这么想。
作为亲歷者,方致远知道打破统购统销是一场灾难。
会將电影行业推进深渊,会让电影產业迅速雪崩。
直到2002年院线改革,电影行业才重新焕发生机。
方致远知道这话说出来,很难让人相信,苦笑著道:“厂长,你觉得打破统购统销,实行分帐制对电影厂有利,所以,你就想把厂里的创作力量集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