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主旋律新突破
由於最近两年,北影厂拍了很多优秀的商业电影,却没有拍出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很多人就拿这个来说事,说北影厂掉到了钱眼里,只想著挣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就连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都问过北影厂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事。
为了堵这些人的嘴,同时也为了向上级和领导证明,北影厂没有忘记主旋律电影创作,北影厂今年重点创作了两部主旋律电影,一部是《危急使命》,这部电影计划贺岁档上映;而另外一部是《血色黄金》,计划在明年二月上映。
方致远对领导说过,主旋律电影不能靠红头文件包场,只能靠包场活著的电影,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无法获得观眾认可的。《危急使命》肯定不能像其他主旋律电影那样,將希望寄托在包场上。
为了打开市场,《危急使命》採用国產商业大片的宣传手法。
在电影上映两周前,中影公司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危急使命》的gg;在电影上映一周前,开始在央视播放电影预告片,为上映宣传造势。
《危急使命》在宣传上刻意迴避了主旋律身份,一直强调这是中国版的《桥》,是中国版的《加里森敢死队》,毕竟现在很多观眾听到主旋律电影就摇头,在他们眼中,主旋律电影就是那种沉闷无聊的说教电影。
12月13日,《危急使命》在北平举行首映礼。
为了给电影造势,北影集团不但请了大批明星过来助阵,而且请来了抗联老战士观影,除此之外,电影局领导,以及宣传口的领导也出现在首映礼现场。
电影放映前,主创跟媒体交流互动。
林超閒是香江导演,《危急使命》是內地主旋律电影,看上去根本不搭,记者们对此十分好奇,问道:“林超閒导演,香江电影那么发达,你为什么接拍一部內地主旋律电影呢?”
林超閒对此早有准备:“我是一个军事爱好者,香江电影產业確实很发达,香江电影类型也非常丰富,但香江没有战爭片。方厂长对我说,在香江永远没有机会拍战爭片,要拍战爭片,你必须到內地。我想拍战爭片,就接受了邀请。”
有记者问道:“可主旋律跟香江电影不同,你难道不担心?”
林超閒笑著道:“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担心,但方厂长对我说,主旋律电影和其他电影没有不同,所谓主旋律就是一种正能量,是看了电影之后你內心產生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电影的主题或人物能够为你打气,就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电影。
方厂长还说,好莱坞商业大片难道不是主旋律吗?好莱坞商业大片就是美国的主旋律,反映的是美国主流价值观。香江电影一直在学习和模仿好莱坞电影,你们是掌握了美国主旋律电影拍法的。用美国主旋律电影的拍法,来拍中国的主旋律没有问题。”
简短的交流后,电影正式开始放映。
《危急使命》以一棵树上的“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作为开场,隨后,杨靖宇將军孤零零的身影出现在镜头中。此时的他已经几天没吃饭,看上去十分虚弱,脸上、手上都是冻疮。他艰难向前走了一段,遇到了四个砍柴的山民。
四个山民身上都没有带吃的,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鞋,並给了他们钱,同时亮明了自己的身份。赵廷喜劝杨靖宇说:“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的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杨靖宇平静地道:“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赵廷喜答应回去弄点吃的,再带双鞋回来,隨后与杨靖宇分手。
然而他没有带回粮食和鞋,带回来的是东瀛士兵。
杨靖宇面对敌人的劝降,不为所动,毫不犹豫的开枪,跟敌人激烈交火,最终被叛徒张奚若的子弹打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为了验证被击毙之人是不是杨靖宇,关东军下令让程斌取杨靖宇的头颅,送到长春。程斌不敢动手,就逼迫叛徒张奚若动手。张奚若便和叛徒王佐华就將杨靖宇遗体抬到刀上,由叛徒白万仁砍下了將军的头颅。
时间切到了1948年,我军正围困长春,突然接到情报,长春城內有四股势力在寻找杨靖宇將军的头颅,包括中统长春站、军警督察处和警察局长袁家佩,於是,我方派遣一位抗联老兵和五名战土秘密进入长春城,寻找將军的头颅。
小分队在长春,寻找头颅信息的过程中,很快与其他势力撞上,发了交火,並因此暴露了行踪。军统为了抓住小分队,专门设置了一个陷阱,好在小分队发现了敌人的阴谋,逃过一劫,但地下党的一个重要据点因此暴露,一批同志被捕。
困难没有嚇倒小分队,他们经过走访和分析,最终確定头颅在长春医学院。而这里驻扎看,驻扎著国民党一个骑兵旅。好在地下党员刘亚光利用跟骑兵旅士兵诊断的机会,在学校解剖室找到了杨靖宇的头颅,还发现了陈翰章將军的头颅。
为了將头颅运到安全地点,刘亚光以到医学院拉器械为名,让小分队化妆成国民党土兵,僱车到医学院,在把各种医疗器械装上车的同时,趁机把装有將军头颅的两个玻璃瓶装上车,运出了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