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真正的魔鬼主场
把加入葡萄牙青年队的事情先放在一边,罗逸便跟隨著摩纳哥的队友们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飞机。
从尼斯到莫斯科,距离超过了三千公里!
而且两者之间並没有直飞航线,摩纳哥俱乐部选择在伊斯坦堡中转后再前往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
这总共要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这可真的是一个遥远的旅途了。
而大家也很快就发现,这种长途旅行所带来的疲惫,只是这场客场之旅即將遭遇到的困难中,最无关紧要的一部分。
一下飞机,罗逸就打了一个哆嗦。
莫斯科的3月,是冬春交替的混沌期,气温虽从冬季的严寒中缓慢回升,但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仍如利刃般肆虐!
此时白天气温勉强挣扎在-5c至+1c,但入夜后骤降至-10°c至-5°c,寒风裹挟著每秒5-7米的西北风,体感温度直逼-15c以下!
这对於一直在祖国南方生活,並且长期在更加温暖的巴西踢球的罗逸来说,真的是如地狱一般。
当然对於其他摩纳哥球员来说也差不多。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没有来过这么冷的地方!
来自非洲的瓦雷赫和伊克佩巴更是频频摇头:“这什么鬼地方!”
而到了莫斯科斯巴达体育场踩场的时候,大家更是目瞪狗呆。
在极寒天气下,草皮下方的土壤被冻得坚硬如铁,草皮表面覆盖著未融化的积雪与薄冰,部分区域因融雪后反覆冻结还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冰壳!
球员们开始热身时,钉鞋与地面摩擦时不停发出刺耳的“咯哎”声,急停变向时稍有不慎便会滑倒。
球员的每一次呼吸都化作白雾,睫毛与护腿板上凝结的冰霜,让他们看起来一个个都行动迟缓。
然后大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传球训练,更是发现球落地后弹跳轨跡诡难测,任谁都停不好球。
在场边观看的温格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在这样的场地上踢球,別说踢出他所崇尚的地面传控了,就连正常的奔跑都很难完成啊!
等踩场训练结束,大家迫不及待地躲到相对温暖的酒店里时,温格召集球员开了一个赛前准备会。
“明天的比赛,大家要儘量快出球,进攻时直接找前锋,防守时破坏要坚决,不要跟对方有太多的身体接触!”
这就是温格的基本要求。
对於这场比赛的期望,他也是一降再降。
从一开始的“小胜即可”,到“打平就行”,再到“球员不受伤就好了!”
要不是还有一丝丝无法出线的可能性,温格甚至就想著让大家放弃了算了!
这什么破天气破场地,在这上面踢一场激烈的职业比赛,真的就是在拿球员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这可也不是温格杞人忧天。
数据统计显示,近十年莫斯科3月夜间比赛的客队胜率不足30%,且伤病率较常温环境高出40%。
虽然温格已经让摩纳哥的医疗团队已备好紧急升温设备与防冻伤药剂,但寒战中的肌肉僵硬与反应迟缓,仍是无法完全规避的风险。
在会议结束时温格还单独找到罗逸:“要不然你这场就休息一下?不要上了。”
一方面,罗逸是著名的“拼命三郎”,在比赛中总是不惜力地奔跑和拦截。
在这种场地上面对作风强悍的俄罗斯人,罗逸受伤的风险也是在直线上升啊!
另一方面,罗逸现在在温格心目中的地位实在是高,谁受伤都不要让罗逸受伤!
对於教授的关心,罗逸当然也是有点感动,
但他还是表示:“没关係,我心中有数。我会加大跑动量来增加身体温度,但同时减少铲抢和剧烈的身体对抗,避免受伤。”
温格轻轻点头,拍了拍罗逸的肩膀离开。
在这一点上,他是相信罗逸的。
罗逸身上,总是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和稳重!
次日晚上。
比赛时间临近,球迷陆续入场。
说起俄超的球队,年轻的球迷可能会对圣彼得堡泽尼特、莫斯科中央陆军更加熟悉一些,他们是近年来代表俄超出征欧冠的常客。
但在90年代,乃至前苏联时期,莫斯科斯巴达队才是这片冰冷土地上的霸主!
他们曾经12次捧起苏联联赛冠军奖盃!
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俄超比赛中,他们到现在已经拿到了所有的三次冠军,之后也是一共获得了10次俄超冠军。
在1991年,莫斯科斯巴达还杀入了欧冠半决赛,但以1:3败给了马赛被淘汰。
在莫斯科斯巴达的队中,也拥有眾多的俄罗斯国脚,就比如奥诺普科、卡尔平、別夏斯內赫,等等。
因此他们的实力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不过现在温格和摩纳哥球员们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些对手身上。
作为俄罗斯最著名的魔鬼主场之一,四万五千名球迷已经开始用战斗民族的方式开始向对手施压!
莫斯科球迷的助威声在寒风中显得支离破碎,但巨大的嘘声与咒骂却如冰锥般刺入客队球员的耳膜。
北风呼啸穿过看台缝隙的鸣咽声,与主队球迷敲击金属座椅的节奏交织,对摩纳哥球员们形成无形的心理压迫。
而且由於寒冷和路途遥远,今天跟隨球队来到客场的摩纳哥球迷也是少之又少,看上去只占据了看台的一小撮。
他们的声音完全被对手盖住,这无疑也无法给冰冷中的摩纳哥球员带来更多的鼓励!
温格看著在-10c的温度环境中还在光著膀子高歌的俄国猛男们,只能是抿嘴不断的摇头。
比平时费更多时间的热身结束后,摩纳哥眾將们脑袋几乎都冒起了白烟,小跑著回了更衣室。
每个人都快速擦乾了上身以及脸颊,换上了乾净的运动內衬以及球衣。
温格依然没有提战术,而是再三强调昨日的议题:
“不需要抢开局,不需要急著进攻,先把阵型站住,有球就迅速破坏!”
“先感受自己对场地的適应程度,多跑跑,把身体热开,別上来就使全劲!”
“一定要注意动作!在没舒展开的时候不要做太大的动作,对抗的时候也要小心!”
“千万千万·
这时候的温格,就像是一个正在带领班上的小学生去郊游的老师,事无巨细地叮嘱著甚至都已经到了有点囉嗦的地步!
等两边球员开始列队出场的时候,不出意外的,现场靠近摩纳哥球员们一侧通道的看台上文开始发出了强烈的嘘声。
紧接著就是一整面看台,甚至是整座球场都开始大面积地发出嘘声!
而一开场,莫斯科斯巴达也就利用主场的声势,以及他们对这里天气和场地的熟悉,
抢先衝上来对摩纳哥进行施压。
摩纳哥眾將也是谨慎地先把防线组织好,见招拆招。
罗逸则是一直盯看对方一头金髮的中场球员瓦列里·卡尔平。
这傢伙说起来经歷也是蛮传奇的。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是爱沙尼亚冰球国家青年队的成员,另外篮球也有很高造诣。
但18岁后卡尔平突然改行踢足球,而后的职业生涯可谓平步青云。
他很快就进了莫斯科斯巴达队,后又入选了俄罗斯国家队,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战就进了一球,对手恰恰就是爱沙尼亚队!
后来他也隨国家队参加了两届世界盃和一届欧洲杯。
俄罗斯出国踢球的並不多见,而卡尔平就是其中一员。
后来他去了西甲,在皇家社会、瓦伦西亚、塞尔塔等队打拼了近十年时间,在每个队都是绝对主力。
在退役后,卡尔平成为了一名教练,並且在2021年担任俄罗斯国家队的主教练,一直到2025年都是。
当然了,罗逸盯著他看,並不是因为想起了他的经歷什么的—
而是因为卡尔平是这支莫斯科斯巴达的中场核心。
他在这支壮汉林立的俄罗斯球队中,是少见的一个技术型球员。
他的传中球兼具弧线、落点与力度,常能精准找到禁区內队友,並且具备极强的突破能力,擅长通过变向节奏和假动作晃开防守。
同时他也包办了莫斯科斯巴达和俄罗斯国家队的所有定位球,不管是角球、任意球,
还是点球。
不过,卡尔平的短板也很明显一一或者说,这是很多技术型球员共同的短板。
那就是速度不足、对抗能力弱,且防守的专注度也比较差,攻强守弱倾向明显。
所以罗逸盯著他,可谓一举两得。
只要牵制住了他,那莫斯科斯巴达的进攻效率无疑就会大打折扣。
而与此同时,罗逸与身体並不强壮的卡尔平贴著,无疑也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来贏得对抗的胜利,无形中也降低了自己受伤的风险。
完美!
卡尔平这时正接过队友刚才抢下的球权,领球往前做试探推进,思考著该往哪一路做重点进攻。
结果他球还没带儿步,迎面便遇上了罗逸。
看著罗逸冲向自己的气势,卡尔平也不敢托大去强突罗逸,第一时间就赶紧把球敲给了自己的中场搭档奥诺普科。
奥诺普科是一个真正的俄罗斯硬汉,你找他去罢!
但没想到的是,罗逸却並没怎么管奥诺普科。
他一看球权不在卡尔平脚下了,顿时也停下了越中线继续逼抢的脚步,就那样盯著卡尔平缓缓后退。
卡尔平被罗逸盯得头皮发麻,
他当然听过罗逸的“凶狠”和“难缠”之名。
但他毕竟也不是什么劳德鲁普、德尚这种国际闻名的球星啊,犯得著这样吗,让他享受这种待遇?
这么一来,两边都踢得很难受,
摩纳哥这边,当然是因为场地太滑,天气太冷,根本踢不出平常那流畅的进攻;
而莫斯科斯巴达这边,单纯就是因为自家核心被罗逸给咬住了。
別看现在的罗逸越来越全面,在防守的同时也可以完成许多在进攻上的任务;
但当他“不忘初心”地干起他最擅长的盯人职责,绝对还是令人绝望的!
卡尔平被冻结,而莫斯科斯巴达的另外几名中场像奥诺普科、列季亚霍夫都是偏工兵型的球员,根本没有进攻上的爆点。
因此俄罗斯人也踢得很彆扭。
“卡尔平,你后撤一点,甩开他们8號的防守!”
“你们两个,去帮一下卡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