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4231就这?
10月12日傍晚,摩纳哥全队乘坐大巴从下榻酒店出发,前往巴黎王子公园球场。
与法国杯或法国超级盃不同,这次是真正的客场了!
所以一路上大巴车的周围,就开始看到一些球迷举著挑的標牌,或者是对著大巴车上的球员进行谩骂,还有的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歌曲来讥讽对手。
是的,就算是低调,但对主要竞爭对手的攻击,还是不能少的!
不过对於这种“礼遇”,摩纳哥眾將也是很习惯了,並不放在心上。
几乎在每个客场,都会有这样的球迷!
所以也没有必要去理会。
他们能做出的最好回击,就是在场上击败对手!
这比千言万语都要有用。
而当到了晚上,裁判组率领双方球员踏上绿茵场时,罗逸和队友们自然文收穫了一片来自巴黎圣日尔曼球迷们的热情嘘声。
猜边环节很快结束。
双方球员在场上站好了各自的位置。
伴隨著主裁判的一声哨响。
比赛正式开始!
四面看台瞬间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
“身穿红蓝色主场球衣的是巴黎圣日尔曼,他们排出了4-2-3-1的阵型。”
“门將:拉玛。”
“后卫线:科勒特,里卡多·戈麦斯、罗切尔,科沃斯。”
“双后腰:盖兰、勒冈。”
“前场三將:吉诺拉、拉易、瓦尔多。”
“中锋:维阿!”
“身穿白色客场球衣的摩纳哥,他们排出的依然是4-3-3阵型!”
“门將:巴特斯——”
今天摩纳哥自然是主力尽出。
温格在前面一两周时间做的轮换,就是为了今天能够用最好的阵容、最好的状態来对阵巴黎圣日尔曼!
而巴黎圣日尔曼这边,主教练路易斯·费尔南德斯显然是琢磨了很久。
上赛季对摩纳哥的两连败不是他执教的,自然不能算在他头上。
但本赛季超级盃的失利,他可甩不了锅。
当时他另闢蹊径地祭出了弃用拉易,而让维阿拉边的踢法,但结果依然是大败给了摩纳哥。
所以这一次他依然是主动求变,使用在这个时期並不是很常见的4-2-3-1阵型。
说到4-2-3-1,其实这样的阵型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1970年世界盃上,巴西队主教练扎加洛被认为是最早採用类似4-2-3-1体系的先驱。
他將当时流行的4-2-4阵型改造为前场四人组:里维利诺与雅伊尔津霍分居边路,贝利担任前腰,托斯唐突前中锋,形成攻守平衡的体系。
这种配置已经具备现代4-2-3-1的核心理念一一双后腰保护防线+前场四人灵活换位。
到了80年代,西班牙教练胡安·曼努埃尔·利略在执教莱昂內萨、萨拉曼恰等低级別球队时,率先明確使用4-2-3-1阵型。
他强调五中场控制中路区域,通过双后腰的站位实现高位压迫和控球优势,
这一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瓜迪奥拉等后来的战术大师。
其实在86世界盃上的阿根廷队也有类似的踢法,马拉度纳作为“自由组织者”的角色(介於前锋与中场之间)启发了后续球队对前腰位置的重视,促进了4-2-3-1中场结构的演化。
这套阵型真正流行起来是在2000年之后,就比如博斯克在2000年执教皇马时,就以马克莱莱(防守后腰)+古蒂(组织后腰)的双轴为基础,搭配齐达內(前腰)和劳尔(偽九號),首次在豪门层面验证了4-2-3-1的攻防效能,並率队夺得欧冠冠军。
但在90年代,其实就已经陆续有人在使用这个阵型了。
今天,费尔南德斯也是想利用4-2-3-1阵型的特点,来抑制摩纳哥的发挥。
因为这样的双后腰可以构成第一道防线,既能拦截对手中路渗透,又能通过快速出球发起反击。
后腰与四后卫的紧凑站位形成“动態屏障”,有效限制对手在中路的纵向推进。
同时,他也要求三名攻击型中场(实施高位逼抢,切断对手后场出球线路。
一旦断球,前腰和边锋能迅速形成三角传递,通过短传渗透或直塞製造单刀机会!
於是,当比赛开始,摩纳哥这边就发现,今天的大巴黎踢得確实有点不太一样了。
摩纳哥的中场压力一下变大!
他们根本没办法很舒服地完成传接,
吉诺拉、瓦尔多、拉易都不断地上前逼抢,而且也没有跟著特定的某个摩纳哥球员跑,而是分散在四周,阻截接球点。
今天温格排出的首发三中场,是罗逸+马克莱莱+维埃拉,就是要把防守能力拉到最满。
只不过大巴黎的这个4-2-3-1排出来確实是他没有想到的,拖在最后面的马克莱莱现在的传球能力只能算是一般。
在被对方不断的压迫之下,马克莱莱也开始出错。
第5分钟,瓦尔多就拦下了马克莱莱想要分边到坎德拉的球,然后直接一趟后就是一脚冷射!
还好巴特斯注意力很集中,飞身把球扑到。
温格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他也开始认真想办法,来破解这个不常见阵型的办法。
不过此时场上却已经有人拿出对策了。
对这套在未来已经烂大街的阵型,罗逸当然是很了解啦!
对付4-2-3-1,最好的办法就是破解掉他们前场四人组的压迫体系。
就比如,可以通过门將长传或中卫直接连线边锋,避开对方前腰和边锋的高位拦截区。
再比如,也可以通过续横向传球调动对方去做横向跑动,待其体力下降后突然提速攻击弱侧。
现在,罗逸就是採用了后者,因为这是他一名中场球员直接就可以做到的。
在罗逸的伸手要球之后,刚刚勉强摆脱维阿纠缠的马克莱莱,把球传了过去。
罗逸轻鬆把球踩停。
没有急於快攻,而是不紧不慢地开始梳理中场,开始保持整体阵型的缓速推进。
足球慢慢悠悠在白色球衣脚下传递著。
整条中轴线的左右间距时而缩短,时而扩张,球也是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
“缩小跑位间距增加出球点,在局部形成多打少的优势,这样可以降低对方的前场高压!”
“多传,多跑,不要粘球,注意整体推进!”
“如果发现他们跑动跟不上,就直接从两翼开始发动进攻!”
在罗逸梳理的过程中,他也是在不停地提醒著队友,让大家知道这么做的目的。
可以说,虽然现在队长袖標是戴在图拉姆的肩膀上,但罗逸才是那个拿著令旗在指挥作战的指挥官!
场边观战的温格原本紧皱的眉头也是鬆了下来。
有罗逸在,他真的可以省很多心!
就是有一点让温格很疑惑:“罗逸这小小年纪的,怎么就懂那么多呢?感觉还是中国孩子的教育好啊—”
巴黎王子公园球场,喧囂声渐息。
大巴黎球迷们有点不理解。
他们一开始踢得好像还挺凶的,怎么突然之间就有点偃旗息鼓的感觉了?
摩纳哥也没有发动很凶猛的攻击啊,但大巴黎的阵型怎么好像在步步后撤?
都听说罗逸这小子会中国功夫,会太极拳。
今天这摩纳哥全队都在使太极拳吗?以柔克刚?
球场边。
费尔南德斯也是一脸懵逼。
他琢磨了好久的这套4-2-3-1阵型,怎么好像才祭出来十来分钟,就被破解了?
之前踢摩纳哥的时候,大巴黎每次都是被罗逸盯住了核心,不是拉易就是维阿。
这一次他就化零为整,不搞什么核心了,就是全军出击,全部都上去压迫!
但没想到的是,罗逸直接就化身为一名指挥官、节拍器,轻描淡写之间,就化解了大巴黎的气势。
“给我都上来一些,集中一些,压迫他们的出球点,让他们失误!”
想了想,费尔南德斯站到了场边,疯狂地大喊。
大巴黎隨即就加大了前场压迫的人数。
两名后腰盖兰与勒冈的位置前提。
两名边后卫的科沃斯和科勒特的位置也前移,甚至还有点往內收的感觉,这样来增强后场防守厚度。
虽然这跟后世的內收型边后卫的踢法並不完全一致,但也是有类似的功效了。
这其实也是4-2-3-1阵型的变化之一。
能够可以迅速地完成攻防一体变阵,这也是未来4-2-3-1可以在世界足坛迅速流行的原因。
这时大巴黎上来压迫的人数达到了6人之多!
这已经对摩纳哥的中后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压迫网,出球也变得困难了许多。
此时拿球的维埃拉,见到没办法第一时间把球传给罗逸,只能是选择了回传,给了杜马斯。
杜马斯稳稳把球踩停,然后啪的一声,足球离地而起,在半空中兜出了一记粗糙的弧线。
从中路分到了左边路的坎德拉!
而大巴黎的前场压迫网稍稍停滯后,第一时间就倾斜了过去,压向坎德拉。
法国边卫只要稍稍犹豫一下,足球就要被吉诺拉和盖兰截断!
这让坎德拉微微有点紧张。
他可不想让自己成为对手的突破口!
不过,很快就有人来“救”他了。
罗逸!
“哎呀,他是什么时候拉到边路的?”
“噢,他跑得太快了,一下子就从中间跑到了边线附近,大巴黎球员没法一直跟住他。”
“现在罗逸和坎德拉之间有了一个缝隙,可以出球了!”
坎德拉也看到了罗逸,就直接抬腿向前一塞。
当足球滚到摩纳哥18號的脚下时,罗逸直接提速了!
从他的广阔视野中可以看到,这一侧大巴黎的边后卫科沃斯的位置有点靠近中路,现在的边路是空的!
这也是4-2-3-1的边后卫开始往中路走之后的最大问题之一!
现在罗逸就是要痛击对手的这个软肋!
场边的费尔南德斯转瞬间露出了一丝惊恐的表情。
他显然知道自己这个阵型的问题所在,也明白罗逸想要做什么。
但在这电光火石之间,他没有办法做任何的事情。
那个在风中驰骋的摩纳哥18號,速度越来越快了!
科沃斯也没有办法,只能是先朝著罗逸冲了过去。
作为大巴黎的首发边后卫,他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只见他看准时机,伸出长腿,就准备实施抢断。
但他毕竟是从中路跑过来的,並不在罗逸的正前方,这本身位置就不是很好只见罗逸只是做了一个轻轻地脚腕甩动动作,就轻鬆完成了一个细微的变向,然后就把科沃斯的这次抢断给化解了!
“漂亮!”
“罗逸甩开了科沃斯的防守!”
“不过好像科沃斯还是稍稍减缓了一些罗逸的推进速度?”
“噢,不,这时候罗逸的队友也上来了!”
果然。
在电视直播中被拉长的镜头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现在摩纳哥的进攻阵线已经压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