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3.33 ?贾敏:孙姑姑,你这是怎么的?
第三卷3.33贾敏:孙姑姑,你这是怎么的?
转眼中旬將过。
不知是不是因为陈瑞文那边得到火器的原因,河间府战事再未有消息传来,或者说再没传到林锐这边,正所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大概是局势真有好转。
....吧?
他却顾不上这些不相干的事情。
因为已经得到牛犇的保证,其后又有牛继宗专门叫他到“办公室”说话,再次对“掛职”的事情表示肯定,他知道留给自己的准备时间不多,必须儘快完成。
兵部,匠作营。
把量著手中新造的抬枪,林锐面露满意之色。
“大爷,真要这样吗?”一旁的林鈺却不放心。
他现在虽然捐了百户,其实是作为“常驻代表”负责公务。
“火绳击发的抬枪我看不上,其他地方可以不管,我自己的手下中绝对不会用。”林锐没当回事,“放心吧,我不是早就已经打过补丁吗?又不是没告诉他们。”
“奴才觉得,还是小心些为好。”林鈺依旧劝说,“这款被大爷称为『击发”的抬枪,重量、
尺寸与火绳那款相当,却能以高出一半儿多的速度放枪,传出去对大爷的名声不好。”
“我早就提醒过他们,这款打的更快,只是贵得多。”林锐並未在意,“所以我还专门补交一份银子,帐目不也做了?谁问就是我寧可贴钱也要更好的,谁要都行,加钱便可。
相比於这个,我现在最头疼的是战马,我已经收到消息,將来给我分管的两个千户都没骑兵,
全是步卒,想要养家丁就只能吃空餉省银子,然后才能慢慢训练。”
“大爷不缺银子。”林鈺没当回事儿。
“这特么是缺不缺的事情吗?”林锐没好气的踢他一脚,放下抬枪示意工匠收拾,这才抬脚向铸炮区走去,“我现在可没能耐守住太多银子,若是让那帮人知道我有钱,恐怕很难说是谁的钱。”
“奴才疏忽了!”林鈺瞬间嚇得冷汗都出来了。
“行了,你不用担心。”林锐不想把嚇坏他,“炮呢?”
“大爷请看!”林鈺急忙小跑著赶到样品旁边,“这个我们没做什么改动,就是调整了一下铸造的工艺,如今已经可以每个批次完成八门,其中六门要给兵部。”
“现在赞了几门?”林锐只能嘆气“算上这一批,大爷到军中的时候,定能凑出六门,也就是一个炮百户。”说到这里,林鈺总算恢復了自信,“因为好用,现在所有的团营都在追著要,奴才全推到牛阁老那边了。”
“看来,河间府的战事到底还是传开了。”林锐又想起那场冲天的大火,“幸好如今不同往日,吴家也好、陈家也罢,都顾不上再折腾什么『有干天和”,若不然我就有麻烦了。”
隨著李守中起復的消息传开,虽然谁都知道拦不住,却不妨碍他们提前抹黑泼脏水,什么“天意绝后”、“克夫毒妇”之类传闻经过数日的扩散,竟有了满天飞的架势。
李家也不是白饶的,既然入京的消息已经暴露,李守中乾脆公开出面活动,很快拉拢不少曾经的关係一一当然,是现在被排斥在圈子外的一一也放出吴家的不少黑料。
这两家一旦斗起来,肯定没谁再顾得上某个小杂鱼。
如今连封印都没到,距离明年开印还早,两家有的打了。
调整之前先“公示”,然后互相拆台,这一点好像都一样。
“不瞒大爷,奴才也听到不少。”一说到那场大火,林鈺的表情明显不自然起来,“河间府火攻的事情,是跟著过去的工匠在閒谈时说起的,每次我都看到他们脸色发白。”
当时还没完成炮兵训练,因此直接带了工匠过去负责。
“让他们闭嘴。”林锐皱了皱眉,很不满他们的保密意识,“先这样吧,一共四百二十桿击发抬枪、六门飞雷炮,加上我们现有八十个兄弟的东西,一个镇抚够了。”
“大人放心!”林鈺急忙躬身。
两个千户听著不少,理论上应该有超过两千三百人,实际上最少四成是空餉,根本拿不回来,
再去掉两成以上的老弱,剩下的才是可用兵力。
正常来说,一支军队能有三成的可战之兵,都算將领尽职。
最夸张的那些內陆卫所兵,一个千户都不一定能凑出一个百户的青壮,还特么不是战兵,所以才会出现剿匪反被剿、千户所被几百乱民衝掉的可笑结果。
现代歷史上,倭寇数十追砍几千的“战例”,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次还是让林釗隨我进入军中,兵马也由他带著。”林锐说出自己的安排,“你也別觉得委屈,今后我要两边跑,他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去军中更合適。
武库清吏司这边,就由你实际负责,省的耽误了,从江南跟我进京的一眾兄弟,我一个都不会委屈,这次先放出去,选一部分担任小旗、总旗甚至百户,我已经提前弄好兵部,准备银子为他们捐个出身,省的到时候不好办。
这是第一批,今后还有的是机会,百户也不是你们的终点,我现在只有正五品,自然没能耐让你们坐的太高,但只要我今后能爬上去,你们的好处也少不了!”
“奴才谢大人恩典!”林鈺不顾周边的目光,“噗通”跪在地上。
“行了,忙著吧!”林锐这才摆摆手,走了几步又顿住,“差点儿忘了,之前光顾著火器,忘了兄弟们的隨身兵器,你再筹集一批腰刀,给所有手都配上。”
“大人放心!”林鈺这才爬起来。
林锐没再管他,摆摆手直接走人。
现在的匠作营,与他刚来时已经大为不同,经过打造抬枪、铸造飞雷炮的锻炼,虽然因为谈不上什么难度,技术提高有限,管理水平、或者说组织度却得到了质的飞跃。
不是说他们强出多少,而是已经不再如以前那样各自为政。
抬枪的打造用的是“基础版流水线”,大匠一部分只管枪管、另一部分只管簧片,中间穿插著交换作业,顺便锻炼、带教最看好的徒弟,其余杂活一律交给学徒。
所有零件按標准来,做不好严肃处理,完成后统一组装。
铸炮也是如此,三两个大匠一组,带著学徒完成一门飞雷炮的身管铸造,其余炮架、跑轮等杂活同样交给学徒工,这才有了“批次製造”的说法。
慢慢锻炼下去,迟早能有一批像样的有组织工人。
暂时来说,这就够了。
林锐没能耐要求更多,甚至连新武器研发也被暂停。
一切资源向抬枪和飞雷炮倾斜,先满足京营和边军的需求再说,
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比如和武勛年轻一代打好关係,又或是在一堆的承爵人面前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