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3.44 妙玉:锐大爷?
第三卷3.44妙玉:锐大爷?
林府,东跨前院。
皇宫里的事情,林锐自然不知道。
他从荣国府回家后,第一时间便召集手下安排事情。
“见过大爷!”两个奴才进门看他坐在主位,急忙跪下磕头。
“起来说话。”林锐说话间指指客位,直到他们入座才接著说道,“年后过了『开印”,我就得去显威营任职,但公务不能就这么拖到那时候,要不然会耽误事。”
林鈺和林釗对望一眼,都没明白过来。
“大爷的意思是一一”最后是前者开口询问。
“我不是已经给你们捐官了吗?”林锐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新官上任一般都会有相当长的时间適应,我没那么閒,只能提前搞清楚情况,到时候直接进入工作。
林釗,你今后就是我安排的副千户,到时候常驻在显威营,为我看好兵马,我也不指望你能怎么样,照我的吩咐去做便可,也就是五个骑马抬枪百户、一个骑兵百户和两个飞雷炮总旗。
林鈺,你的位置是兵部武库清吏司员外郎,表面上没有任何实际职务,但谁都明白,你代表的是我本人,今后你负责常驻那边搞好公务,別耽误了。”
“这个......大爷容稟,咱们好像没兵马啊?”林釗很为难。
“我特么让你去是干什么的?”林锐气的想打人,“我不太方便这么早过去,因为不能弄出一副『官迷”的样子,你到时候拿我的名帖,去拜见一下总兵大人。
他本来就是养老等致仕的,不会难为谁,你就去找两个人数最少的千户一一嗯,避开王家那个王义,今后这俩千户就是我们的基本盘,明天就去。
需要做的不多,一个是把我们手底下的几十个弟兄带上,他们现在都已经有了捐官,过去后全是咱们的骨干;另一个是问问兵员补充,顺便看看还有多少能用。”
“是,大爷!”林釗总算鬆了口气。
以他的智商,让他“自主”太为难了,听招呼没问题。
“你这里,我已经打好样,但今后没必要再这么霸道。”林锐转头看向另一个手下,“武库清吏司各大分属,我们只要两样,匠作营和武器库,其他的都可以让出去。”
“啊?”林鈺表情一懵,“连物料库都可以?”
“难不成谁还敢卡我们的物料?”林锐面露不屑的冷笑。
“奴才明白了!”林鈺急忙躬身。
“不论是谁管这些东西,为的无非是捞银子,我管不过来也管不了,更不能坏了『规矩。”这一点林锐也很无奈,“隨便吧,只要不耽误我安排的军器打造便可。”
“大爷放心!”林鈺立刻表態,“奴才定不会误了事!”
林锐点点头,忍不住低头沉思起来。
武库清吏司本质上確实是“匠户头子”,没必要绑的太死。
他今后的路子就在军中,所谓“掛职”就是个过渡,为的是將来能够走的更高,但以他的身份而言,林如海的遗泽只能把他带到现在的位置上,再往后只能靠自己。
说白了就是立功加关係,前者为了“开路”,后者保证“落实”。
不然的话,这年月立功也难说有用,指不定被谁给占了。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自己刚入京时,原计划的文官路线,可惜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进“圈子”不能光靠自己的想法,人家要不要才是最关键的。
哪怕他有林如海遗泽都没用,最后被人当成了算计武勛的棋子。
还好,他把路蹭开了。
见他半天没说话,两个手下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大爷?”最后还是林釗没忍住。
“没事。”林锐摆摆手,“林鈺,现在朝廷封印,衙门里没什么事情做,但军中不受影响,林釗的能耐你也清楚,短期內跟著过去帮个忙吧,两个人更方便。”
“奴才领命!”
“我的要求很简单,等我去上任的时候,兵员儘可能的补充到位,然后我才能调集军器。”林锐的语气严肃起来,“我就把丑话说在前面,要是耽误了事情,看我不打断你们的腿!”
“奴才不敢!”两个手下嚇得急忙起身。
因为他们很清楚,刚才说的话真有可能落下来!
“武器库中的抬枪和飞雷炮够用吧?”看他们紧张起来,林锐没再继续嚇唬,“这个不用著急,我还没解决战马问题,只要能凑出一半儿的数量就行。”
“大爷放心,绝对够用。”林鈺当即表態。
“那便好。”林锐点点头,刚刚又是布置工作又是大棒的,该给点儿甜枣了,“接下来你们会非常忙,这个年就不用指望了,反正你们在京城也没有家人,过不过的就那意思。
但將来不同,你们现在都是从五品,这样的官位就算对那些十年寒窗的进士们来说,都要最少熬上三五年才行,这还说的是运气好或者关係硬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能做到就不错了。
但你们不一样,跟著我好好干,只要我能往上爬,肯定少不了你们的位置,那八十个亲兵的好处你们也看到了,將来一个个都有封妻荫子的一天!”
“大爷恩典!”两个手下惊喜的跪在地上。
“行了,去忙吧。”林锐对他们的態度挺满意,“对了,你们以前都住在这里,今后可能不太方便,自己去找找合適的宅子,看好后说一声,拿我的牌子去丰字號支银子便可。”
“谢大爷赏!”喜得两人连连磕头,半天才离开。
看他们走远,林锐轻轻舒口气,起身回到东跨中院的住处。
“回来了?”眼见他进门,里间的妙玉招呼一声便没再说话。
“大爷润润嗓子吧!”邢烟迎了出来,“刚听门房传话说你已经回到家中,却半天没露面,
姐姐就猜到你在安排公务,又知道这会子夫人和林姑娘没回来,便早早让我湖好茶。”
“是吗?”林锐抿一口茶水,发现温度正好,忍不住笑著调侃起来,“潘姨娘既有如此智慧,
却不知是否听说过一篇文章,唤作《杨修之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