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3.85 ?贾敏:真是个害人的魔星!
第三卷3.85贾敏:真是个害人的魔星!
求各种票票、恩典!
“河间府的事情,我没和宝妹妹、琴妹妹说。”林锐很无奈。
“武勛自有规矩,外人很难说的上话,若是牵扯到最重要的事情,自家人都不好插手太多。”贾敏面露难色,“比如,这次的战事关係到传承,我若开口阻止,倒显得不懂事。”
“真不行?”林锐不死心。
“武勛之家一时的高低甚至荣辱没那么重要,要看长远。”贾敏苦笑著摇摇头,“就像寧荣二府,一家人连个能上朝的正经爷们儿都没剩下,却依然是公认的京城核心世家。
因为各家都有秘不示人的底牌,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大用、甚至翻盘,谁也说不清別家到底藏了多少东西,一旦年轻子弟中再出一个人才,往往三五年的工夫便可以东山再起、重归朝堂。
所以,除了立国之初外,极少有武勛会关注什么“从龙之功”,一般不会直接参与皇家问题,
只管把好手头的东西,自有恩典降下,因为放眼天下,武勛是皇家最天然最可靠的帮手。
武勛若是一时难以保证,便会暂时退让,然后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后辈,好比这次河间府的战事,就是各家为族中子弟镀金分功的大好机会,谁都不能直接阻拦,否则是要结仇的。”
“这不就是世家吗?”林锐眉头皱紧。
“你自己说过什么都忘了?”贾敏白他一眼,“太阳底下何来新鲜事儿?”
“不错!”林锐想了想,觉得可以用“判例法”,“过去若是遇到此类呢?”
“一般的事情,父亲在时便可一言而决,实在不行还有太上皇做主。”贾敏幽幽一嘆,“可这些都是老黄历,如今的话...:..武勛之中无人有此情面,陛下恐怕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
找太上皇倒是能办,只是这宫中......如今『天有二日”,虽说从传闻来看,两位圣人父慈子孝、关係融洽,谁又敢说里面藏著什么?武勛这边本就和龙首宫亲近,若是每有大事便一一”
“恐怕会让陛下误会。”林锐苦笑著点点头。
“小的糊涂、老的迴避,这可真真噁心死人。”贾敏很气恼。
“更何况,这次的事情也不適合牵扯到皇家。”林锐自已都摇头。
一帮武勛正吃的满嘴流油,你去宫里说什么?
告状吗?
“你从哪里得到的河间府军报?”贾敏突然问道。
“这个一一”林锐有些尷尬,“总之,你知道信得过就行。”
“你呀,真是个害人的魔星!”贾敏猜出大致来路,羞恼的捶他一下,“我不问到底是谁,只是提醒一句,不论哪一路,能有如此能耐打探消息,身后必然少不了你惹不起的东西。”
“確实如此!”林锐想起义忠都王,只能点头承认,“不过你放心,她和那边虽说名义上关係深厚,其实早就不愿再管,正好我还算有些前途、最主要是身在军中能保住她,所以才投靠的。”
这样说秦可卿显得有些冷酷,但真相確实相差不远。
只不过,要是她没看上他,那也难说的很。
“你自己决定!”贾敏白他一眼。
林锐笑著低头吻住。
“来的路上我也考虑过,是不是可以让救大伯试试,召集一下各家?”半响,他不舍的鬆开美妇人,“他毕竟是荣国府的承爵人,也不用真的要求什么,只把我的消息放一放就行。”
“消息来源呢?”贾敏似笑非笑。
林锐无语的拍拍脑袋,意识到自己疏忽了。
以贾家现在的形势,得到河间府战况还算靠谱,查到敌方消息?
那也得有人信!
都不用说的太远,当初林如海在扬州任职巡盐御史的时候,贾家的情报到底“延迟”到什么地步,才能近乎於完全无知?別的不提,哪怕是现在,他们知道当初的刺杀牵扯到哪个吗?
呵呵!
“就算是没人问起,大哥他恐怕也没那么大的面子。”贾敏无奈摇头,“我说的不是当“中间人”,而是將八公各家的正经承爵人召集到荣国府,不提尚在前线的陈瑞文,其他人也够呛。”
“说到这个,我一直很奇怪。”林锐不解,“赦大伯到底怎么回事?”
“你是说他现在的样子?”贾敏神色黯然,“虽说主要是受了当初义忠亲王『兵諫”一案的牵连,也是他自己不中用,好比东府里的敬大哥,他其实並非一定要自囚於玄真观。”
“你没记错?”林锐愣了。
“皇家虽说在(贾代)化大伯去世后,连他的爵位都予以追回,却並未当真处置荣国府。”贾敏点点头,“宫里那时候已经放出消息,要让敬大哥接下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他拒绝了。”
“为什么?”林锐完全不理解。
“因为他真的和义忠亲王老千岁关係莫逆。”贾敏面露苦笑,“还有现在的工部营清吏司郎中秦业,这俩算是东宫属官中最出挑的,几乎已经內定好,待吴伦下去后便是他们。
相比之下,赦大伯身上的所谓『太子侍卫”,更多是贾家对皇家的表態,谁都没指望他真能如何,横竖寧荣一体,两家既然已有东府敬大哥这样的接班之人,西府退让也是应有之义。”
“一般而言,皇家不可能同时重用兄弟俩。”林锐缓缓点头。
“更何况是当今陛下。”贾敏无奈点头。
“他和贾家的关係不好吧?”林锐想起什么。
红楼中,贾敬自暴自弃,最终死於烧丹炼汞、或者说是重金属中毒,然后呢?
他死后,皇帝亲自下旨一封,內容如下:
“贾敬虽无功於国,念彼祖父之忠,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恩赐私第殯,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枢回籍;外著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弔,钦此。”
要知道,华夏素来有“人死为大”的惯例,再大的仇怨都不该带到葬礼上。
皇帝是怎么做的?看看圣旨中的用词。
“无功於国”、“恩赐”、“按上例”、“王公以下”。
前三条加起来,就是“你是白身、赏你一个最高標准”,最后一条连贾家作为武勛核心的对外招待都废了,因为能来吊信的只留“王公以下”,意味著四王八公最多派个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