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史思明借兵(求订阅)
至德元年,八月二十。
河东道,太原府。
姜天骄亲自坐镇在太原城的节度使府,他採纳王承业的计策,成功劝降雁门、定襄、楼烦三郡太守,使得河东道越来越多的郡县开始归降大燕朝廷。
现在河东道只有一个硬骨头誓死不降,而这个硬骨头就是上党节度使程千里,他对於姜天骄的招降自然是严词拒绝。
姜天骄倒也不著急去解决程千里,他选择先易后难逐个击破。
隨著雁门、定襄、楼烦三郡太守主动归降,姜天骄立刻向大燕朝廷举荐王武俊、张孝忠、张忠志三个神校。
王武俊担任雁门太守。
张孝忠担任定襄太守。
张忠志担任楼烦太守。
由於安禄山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糕,他双目失明无法处理政务,所以大权完全掌握在严庄和高尚两人手上。
严庄和高尚为了能够交好姜天骄,以便在將来留条后路,他们两人自然不会拒绝姜天骄的奏请,凡是他所举荐之人全部批准。
这些地盘都是姜天骄打下来,安禄山也不会多说什么,
虽然高秀岩对於姜天骄把手伸到河东道甚为不满,但他也知道姜天骄乃是安禄山的女婿,在亲疏关係上自己根本无法跟他相提並论。
高秀岩不敢多说什么。
史思明倒是伸手跟姜天骄借兵,他带著长子史朝义来到太原城。
“节帅,史思明父子已经快到太原城!”
张光晟走进节度使府跟著姜天骄稟报导。
“好,我知道了!”
姜天骄立刻停止工作,他站起身来微笑道:“光晟,你跟我出去迎接他们吧!”
“遵命!”
张光晟脸上同样露出淡淡微笑。
值得一提,古代“名”和“字”是两回事,它们之间有联繫又有区別。
“名”是父母或別人所起,无论是谁人人都有。
“字”是限於有身份的人,一般是在成年之后由老师或长辈所赐,取字目的是为了让別人尊重自己。
至於普通百姓出身的人哪有资格取字,大家互相都是直呼其名,毕竟你没跟別人报上自己的字,別人不知道你的字叫什么,可不就是直呼其名。
《旧唐书·李光弼传》忠嗣遇之甚厚,常云:“光弼必居我位。”
由此可见直呼其名是没问题的,顶多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官职而已。
本来张光晟只是王思礼魔下一员骑兵,他在灵宝之战中把跨下战马让给王思礼。
王思礼骑著战马顺利逃生,而他张光晟成为姜天骄的俘虏。
姜天骄倒是还记得张光晟这位施恩不图报的义土,於是把他带在身边悉心栽培,这来日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將。
张光晟从此投靠在姜天骄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