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守忠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面露悲伤说道:“自从先帝在范阳郡起兵举事以来,还没有哪个將军像我这样一战损失八万大军。”
“就算陛下愿意原谅我,那么將士们也不会放过我。不曾想到大王在这时候带兵来到长安,是他重新给我一雪前耻的机会,从此我对他彻底服气,愿以他马首是瞻。“
虽然李归仁调任安守忠麾下已有一段时间,但他自始至终都是姜天骄的人。
安守忠和李归仁两人更多的是战友关係,而非姜天骄和李归仁那种上下关係。
李归仁之所以选择臣服在姜天骄的摩下,那是因为他曾经挽救过八千同罗骑兵,保住同罗部眾最后一丝血脉。
当初姜天骄奉命出塞诱降同罗部眾,李归仁所部八千兵马遭到三万回紇骑兵的围追堵截,甚至还有奚人骑兵在外围虎视眈眈。
在这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姜天骄仅仅率领一万卢龙军就敢正面硬刚三万回紇骑兵,从回紇人的重重包围中救下八千同罗骑兵。
彼时回汽人刚刚在漠北草原建立回紇汗国仅仅过去几年,本来还想跟姜天骄据理力爭,可是看见他摆出全面进攻的架势,不得已放弃掉这包围圈中的八千同罗骑兵,以免跟大唐帝国发生战爭。
姜天骄因此成为八千同罗骑兵的救命恩人,同时也得到李归仁的誓死效忠。
后来李归仁跟隨姜天骄征战四方,接二连三打服奚人和契丹,並且在安禄山起兵造反后,跟著姜天骄打遍天下无敌手。
破武牢,下洛阳。
攻潼关,取长安。
过蒲关,入太原。
李归仁从姜天骄身上感受到睥睨天下的气魄,他也是情不自禁臣服在这种气魄之下。
由於姜天骄迟早是要自立为王,所以他从来没有要求部將效忠自己,只告诉他们要永远效忠强者,只有这样才能立於不败之地。
至於谁才是真正的强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桿秤。
在李归仁眼里姜天骄就是强者,他比天底下任何统帅都要年轻,年仅三十便已成为一方霸主,迟早是要取代安庆绪问鼎天下。
本来安守忠在清渠之战后有直追姜天骄的跡象,奈何他在香积寺之战一败涂地,损兵折將高达八万大军,以往效忠的將士纷纷离他而去。
败了就是败了。
失败者只有死路一条。
安守忠在香积寺之战损失掉八万大军,他能保住性命就偷笑了,哪里还有余力再去跟姜天骄竞爭。
本来安庆绪是想扶持安守忠,这样便可让他跟姜天骄分庭抗礼。
如今安守忠哪有本事跟姜天骄分庭抗礼,反而还要投靠到他的帐下苟且偷生,这也导致安庆绪的计划破產,这才派遣严庄和张通儒带兵火速入关。
安庆绪本质上是要在姜天骄立足未稳前抢回长安城的控制权,绝不允许他把关中平原占为己有。
然而安庆绪还是想得太过简单,殊不知严庄和张通儒都是羊入虎口,更不知道姜天骄的威望早已凌驾於他这大燕皇帝之上,毕竟將士们只知统帅不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