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三郡之地换取大夏朝廷一纸国书,然后两国立碑昭告天下,从此陇右道十三郡尽属我大蕃。尔等大夏永世不得再提河陇二字,不得再言安多归属!更不得再兴兵戈我土。”
“这三郡之地是我所能给出的最大诚意,若是大夏执意想要两家一人一半,那么大蕃同样愿意奉陪到底。”
尚结息想要用这十室九空的三郡之地,来换取大夏朝廷对吐番侵占陇右道十三郡的合法性承认。
姜天骄所交代给崔祐甫的任务,仅仅只是要他遏制住吐番染指河西道,至於在谈判中能掌回多少土地都是他的功劳。
因为大夏朝廷尚未完全一统天下,所以还需要集中精力去对付巴蜀之地的大唐朝廷,因此確实不宜跟吐蕃在这河陇地区纠缠下去。
崔祐甫內心陷入深深思考,他不由自主暗道:“若能帮助大夏朝廷取回陇西、天水、同谷三郡之地,遏制住吐蕃沾染河西道,那对我朝来说確实是件好事。”
“反正这对大夏朝廷而言仅仅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只是这尚结息实在是欺人太甚,这简直就是毫无掩饰的讹诈。若我太过爽快答应下来,那他势必又要反悔。”
一时之间,崔祐甫既不答应也不拒绝,他闭上眼睛选择沉默不语,
府衙中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火苗燃烧的啪声,吐蕃武士的目光如同冰冷刀锋,尚结息那双鹰隼般的眼晴带著期待,死死锁定崔祐甫脸上每一丝细微的变化,等待著他的屈服。
时间在令人室息的沉默中流逝,每一息都像是一年。
尚结息嘴角冷笑愈发明显,他知道越拖下去崔祐甫屈服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崔祐甫重新缓缓睁开眼睛,他的眼神复杂到极点,既有痛彻骨髓的悲哀,也有万般无奈的沉重,最终沉淀为一种近乎麻木的决断:“归还三郡,止戈休兵,黎民幸甚。”
虽然崔祐甫没有明確表示同意,但是在尚结息提出的价码背景下,这就是最清晰的默认。
尚结息眼中爆发出狂喜和胜利的光芒,那光芒如此刺眼,仿佛充满征服者的得意,他洪钟般的声音响彻府衙:“夏使果然识时务!为天下苍生计!”
吐番武士奉上早已准备好的羊皮和笔墨尚结息和崔祐甫两人在上面用汉蕃两种文字书写,墨跡淋漓,字字句句,赫然便是方才所提的条款。
吐蕃答应归还陇西郡、天水郡、同谷郡,用以换取大夏朝廷承认其陇右道十三郡为吐蕃领土。
至於河西道还在大唐朝廷的手上,尚结息既不承认也不反驳。
夏蕃两国故意在这件事情上留个尾巴,从这里就能看出大夏和吐蕃都只是缓兵的权宜之计。
陇西郡、天水郡、同谷郡早就已经十室九空,这三个地方靠近关中地区,尚结息这才把这三郡之地拿出来做交易。
由於尚结息还没把前线胜利大捷送往逻些城,所以他还能以吐蕃东道节度使的身份做主。
夏蕃两国在陇右道立碑划界,双方按照盟约修好永为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