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郑虔顿时有点迷糊,他略微不解问道:“陛下,您是怎么知道滎阳郑氏在南詔国有人为官,微臣对此並不知晓,不知陛下可否给点提示?”
“西瀘县令郑回,你可还记得吗?”
姜天骄直截了当提醒道。
郑虔思考片刻微微点头说道:“微臣对於此人確实略有耳闻,不过听闻他在天宝末年便因战乱而死,陛下何以篤定他在南詔国呢?”
姜天骄自然不会说自己是穿越过来,他故意含糊不清说道:“其实朕也是偶然得到的情报,听说有这么一个县令让南詔军队掳了回去。”
“郑回被虏获后因受云南王阁罗凤的赏识,他在负责教导阁罗凤的儿子凤伽异,现如今应该已经改为郑蛮利,你按照这名字找人肯定就能找到。”
郑虔再三確定荣阳郑氏在南詔国有人为官,这人还是他所认识的郑回,旋即老脸露出微笑说道:“还请陛下放心,微臣定然说服云南王归顺大夏朝廷。”
“好,朕等著你的好消息!”
姜天骄自然知道郑虔是个有本事的人,他是名誉天下的通儒,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精通天文、
地理、军事、医药、音律等眾多领域。
郑虔出生於五姓七望之一滎阳郑氏,他在弱冠之年便已进士及第,在安史之乱前担任著作郎。
后来姜天骄带兵攻取西京长安,安禄山要求张通儒劫持长安百官回到东京洛阳,强行委任郑虔为兵部郎中,而后又是改为国子司业。
本来郑虔是不愿意给安禄山和安庆绪父子卖命效劳。
可是姜天骄为了寻找世家大族来给自己改朝换代进行背书,他亲自三顾茅庐寻找郑虔帮忙,答应释放从长安劫持而来的大唐百官。
郑虔接受姜天骄所任命的太常卿,由他亲自主持禪让大典。
由於姜天骄释放从长安劫持而来的大唐百官,所以郑虔对他倒也是投桃报李,毕竟他在大唐朝廷始终也是得不到重用。
郑虔是在唐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於开元四年顺利入仕为官,直到天宝十五载,算起来整整已有四十年。
换而言之,郑虔入仕为官四十年这才升到从五品上的著作郎,升迁速度真是堪比龟速,而他还是来自五姓七望之一滎阳郑氏。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归顺大夏朝廷,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一臣不事二主。
原本姜天骄还想拉拢王维加入大夏朝廷,可这位大诗人死活就是不肯,最后没办法也只能放他离去。
王维和王縉兄弟两人也没有再去投靠大唐朝廷,而是辞掉所有官职回到家乡养老。
现在天下局势彻底明朗,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姜天骄是最后贏家,安庆绪通过禪让退位把大燕天下让给他,这就代表著安禄山所做一切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